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合理规划公园布局打造市民活动阵地 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周末的东江湾公园,显得格外热闹。公园里,蓝天白云下怒放的紫荆花吸引了不少市民拍照打卡;在市客家文化公园,统一着装的大妈们伴随着音乐声翩翩起舞。景色宜人,生活惬意,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逐渐惠及到群众身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园绿地建设,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特色和客家文化资源,突出历史人文、文化科普、都市休闲等特色主题,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公园绿地,完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等三级公园体系,积极打造市民精神文化活动阵地,彰显城市活力。


改造后的客家文化公园。

合理规划公园布局 打造市民活动阵地

我市在规划公园建设时,遵循“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顺应自然、低碳环保”的规划设计理念,大力贯彻落实“园中建城、城中建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公园城市构想,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等各类公园绿地进行了系统规划,形成了空间布局均衡、规模合理的河源城市公园广场体系。

据统计,市区大大小小的公园有82个,公园绿地面积464.1公顷,绿地率39.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31平方米,达到推窗见绿,出行300米见公园的要求。近5年来,完成时花种植320万株,修剪市区主次干道的行道树15多万株,城区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以公园为载体,融入客家文化、人文文化、廉政文化、科普宣传、体育健身、四季有花等内容,致力打造人文与自然一体,美景与气质并存的城市公园,为广大市民健身、徒步、休闲、观赏、娱乐提供好去处。”市林业局党组成员、林业总工程师郑建洪说。

如今,公园已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大大拓展了市民绿色生存空间。出门见园、转角遇美,是市民生活在河源最大的感受。“我来河源已经有十年了,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园绿化不断增多,各项设施也越来越完善,逛公园仿佛在逛一个小景区。”市民杨女士说。

精细化管理公园 提升城市品质

公园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市林业局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的落实,以“绣花功夫”推进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通过开展公园绿地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公园基础设施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公园绿地公共信息标识系统,更新设置公益广告等,切实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经过多年风雨的洗礼,市客家文化公园部分观景台干挂石已经有脱落的现象,多处苗木因自然灾害死亡造成多处黄土裸露。为保障市民游客的生命安全,提升公园观赏性,市客家文化公园管理处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要求,对园林设施进行维护维修,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

“今年来,主要对中山铜像后面约1800㎡干挂石进行了改造,完成公园南门中轴线历史台阶盆栽时花改为砌砖墙贴瓷片的花池改造和客字平台非洲茉莉盆栽改为种植大红花的改造,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市客家文化公园管理处主任陈俊中告诉记者,除完善公园基础施外,他们还加强公园秩序管理。针对噪声污染问题,市客家文化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向广场舞组织者宣传噪声污染相关法律法规,悬挂噪声污染宣传标语告示牌,同时采购噪声分贝测试仪针对公园广场音量进行精准劝导管理。此外,还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联合整治行动,效果明显,公园广场基本没有乱摆卖现象,噪声污染明显好转。

“这个公园的秩序是相对比较好的,环境干净,来这里锻炼休闲也觉得有安全感。”市民沈叔说,除刮风下雨外,他基本每天都会来公园锻炼,舒服、安全是他对市客家文化公园最大的感受。

出门见公园,转角遇到美。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市民也真切感受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整洁、美观、舒适、安全的休闲环境让市民游客坐得下、留得住,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河源这座城市正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本报记者 谢梦君






上一篇:我市积极打造文明实践“15分钟活动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