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背亡妻回家的丈夫” 她说“深圳找不到这样的人”
吴加芳,这个45岁的男人因为在5·12大地震中将已经遇难的妻子绑在背上用摩托车载回家而为世人所知,被称为“最有情义的丈夫”。
半年之后的11月18日,他和一名在深圳打工的同龄女子刘如蓉登记结婚。从见面到结婚仅9天时间,之前有过近一个月的电话交流。这个在深圳打工的女人是谁?她如何在短短一个月内打动了吴加芳?“闪婚”之后,他们的未来之路怎么走?
昨日,记者联系到了现在仍在深圳的刘如蓉。交流十分轻松,她依然用坦然和平淡回应着外界的看法。但对于与吴加芳之外的事情,她不愿多谈。不管怎样,目前这一对夫妻,都把这一份甜蜜看得平淡而长久。
“一开始真没想到结婚”
具体哪一天从电视上看到吴加芳的事情,刘如蓉如今已经记不清,只记得是八九月份的时候。电视上的吴加芳给她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她觉得那个男人给她解释了朴实的概念,她在心里一直念念不忘,想去帮助他,安慰他。但直到一个多月后,她才联系上吴加芳。
“是从老家一个朋友处问到他的电话的。”刘如蓉说,她自己本来就是四川成都人,在四川有很多朋友,最后,一个绵竹的朋友给她发来短信,告诉她那就是吴加芳的电话号码。这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第一次通话,他们谈了20多分钟。此后近一个月时间,两人几乎天天通话。刘如蓉觉得自己是真正地跟他做朋友,真正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地震之后他一直振作不起来,很难受,”刘如蓉说,自从她给他打电话之后,他心情就很愉快。
关键是两个人之间有话题聊。刘如蓉觉得这是她能被吴加芳接受的关键。“那些人给他打电话他就觉得没话题。”她说,并不是每个人跟他都能沟通。她觉得跟他谈话亲切,这种共同语言给他们日后见面9天就“闪婚”打下基础。
“一开始我真的没想到就结婚,”刘如蓉说。11月9日她去了绵竹之后,双方一见如故。吴加芳觉得她见面之后跟在电话里都是一种感觉,刘如蓉也觉得一切都那么自然。直到她在一个星期后向吴加芳提出“去办证吧”。然后,他们就办证了。
“我来深圳就是为努力去工作”
45岁的刘如蓉人生经历不是那么平坦。她是成都市金牛区人,之前有过婚姻经历,但在10多年前离异,单身至今。
1993年她从单位退职,之后一直是自己在做一些生意。对自己那时的从商经历,刘如蓉简单地以“三起三落”一言蔽之。“很多事情不是那么顺心,觉得生意不好做,人也没那么开心,所以就出来看一下喽。”
2004年,她来到了深圳。那时,她41岁。来深圳的时候,她并没有想在这里工作。“就来这里顺便看一下,如果行就待下去,不行就回老家去。”她说,刚来深圳时生活很不习惯。深圳的节奏感很快,而成都是个典型的休闲城市。但对她来说还是喜欢工作,而且觉得对她这种年龄也是一种锻炼。
最终,她在这里待了下来,4年时间里,换了两份工作。在她看来这是深圳有优势的一面。这里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什么事情都可以双方协商,没有谁会强迫什么。她习惯了这种生活。“我觉得深圳的生活是这样子的,私人空间我根本没想过,只要每天工作顺心,比什么都重要。我来深圳就是为努力去工作。”
“找一个好丈夫真的是很难”
如今,刘如蓉做后勤工作的这家公司,老板娘跟她情同姐妹。从四川回来后,她并没有向老板娘和同事们说自己结婚的事情。但吴加芳建房子要用钱,她跟老板娘借钱。在她没有告诉老板娘明确理由的时候,老板娘也答应了她。
她有些过意不去,后来自己向老板娘坦白了结婚的事情。老板娘惊奇之余向她表示恭喜。
在深圳找不到吴加芳这样的人吗?刘如蓉坦言:“在深圳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人。”在深圳生活了四年多,在她看来,深圳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要很了解对方根本不可能。
“在深圳这种地方不能去想这方面的事情。”她说。这个城市有它好的地方,就是有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但对很多人来说,在这里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私人生活。
吴加芳的事情见诸媒体后,16个身居全国各地的女人给他写情书求爱,也让很多人慨叹当今社会中女人寻找一份真感情着实不易。
“昨天有个电视台记者跟我说,这样的男人真的是绝版了,”刘如蓉说,可能每个人追求不同,也不是说好男人不多。但各种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她只是慨叹,“女人要找一个真正对自己好的丈夫,真的是很难。深圳这个很现实的社会中,男人有钱了,可能就不会那么本分,没钱的男人也不那么本分。”
“不对的地方我们都能为对方改”
能从众多求爱者中与吴加芳结缘,刘如蓉觉得这是缘分所致。对很多人质疑他们如此闪婚是否太仓促。她回应以平淡的笑。
“当时老板娘也很惊奇,就问我,你们能够一起生活么?会有感情么?”刘如蓉说,她的回答是:现在说有什么感情可能说不上,大家见面那么匆忙。她回家和吴加芳办证就花了三天时间奔忙,现在对所谓的幸福还没有什么感觉。但她跟老板娘说,“我现在不是年轻人了,不是要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想回老家有个安稳的家,下半辈子能好好过日子。”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