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阅读新闻

“小病”费用纳入医保 事关切身利益市民希望早日实现

    据京华时报消息,前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该部和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应逐步将门诊小病医疗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并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意见要求,根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各地在重点保障参保居民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的基础上,逐步将门诊小病医疗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门诊统筹所需费用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列支,单独列账。开展门诊统筹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医药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相关链接(以下内容为河源新闻信息网编辑补加)

       “小病”费用纳入医保  百姓希望早日实现

     国家三部委前日联合发文,要求将门诊看“小病”的费用逐步纳入医保门诊基金支付范围,而早在5月底,深圳市社保局局长管林根就在谈及医保办法修改时表达了相同意见。昨日(4日),社保局方面向本报记者透露,正加紧完成修订医保办法,深圳有望在三部委意见的落地上再次领先全国。

  广东省去年在7个城市试点建立门诊统筹基金,深圳位列其中,试点效果良好,打破大小病的门槛后,小病患者在医保卡支付能力之外的费用也可部分报销,这一举措在昨日的随访中受到深圳市民好评;同时,也有社康机构员工担心,工作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广东领先一步

  8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在保障参保人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的基础上,逐步将门诊“小病”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意见》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建设作了规范,这方面的实践,广东走在全国前头。

  去年夏天,广东省政府多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建立这样的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改变原来职工医保单纯用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居民医保自付门诊医疗费用的医保模式。文件中称,“普通门诊统筹是针对医疗保险参保人门诊特定病种以外的普通门诊,立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利用统筹基金解决其医疗费用的一种门诊医疗保障办法”,广州、深圳、东莞等7地市率先试点,深圳的尝试更是为人关注。

  今年3月,全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研讨会在赣州市召开,20个城市的50多名代表参会,深圳等8个地区的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对开展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政策及管理情况进行了交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深圳、广东的经验为全国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深圳的试点中,在门诊费用支付上,仍留有“大病”这道门槛。“简单说,一个在职的市民,享受深圳综合医保情况下,来门诊看病,假设花了5000元,而医保账户里只有1000元,按原来的办法,剩下4000元得自己掏;试点后,如果生的病在‘大病’名单里,就能通过基金报销七成左右。”福田人民医院一位熟悉医保制度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但是否属于‘大病’,需要到社保部门备案登记,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算‘小病’,还是得自己掏钱。”

  

  ■各方反应

  市民:

  希望医保覆盖常规疾病

  家住下步庙南的陈先生患腰间盘突出慢性疾病,在长期理疗中,他的医保卡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这个月,陈先生的右耳又感觉不适,去医院一检查,得了中耳炎,检查、治疗、开药,一轮下来,居然要花费1000多元,对于家境普通的他们实在不是个小数字。

  “如果是大病倒好了,还能报销七成,最烦这些不大不小的疾病。”陈先生想等下一个月,医保卡上打进那200多元后再去就医,省下一笔,可是家里人坚决反对:哪能让病等钱!如果新政策在这时已经实施,光是这次医疗陈先生就能少花800多元。

  同样的困扰还出现在刚入行不久的叶小姐身上。去年底,刚入职的她在户外工作时遭遇意外,从海边的岩石上滑倒在地,经鉴定为尾椎骨粉碎性骨折,去医院拍片检查花了500多元,叶小姐递上医保卡,一刷却只有100多元,而她当天的钱包里连400元的现金都没有,只有第二天再来就医。

  “为什么报销还要分大病小病呢?”陈先生和叶小姐同样觉得不可理解,新医改如果能将这项福利扩展到常规疾病上,长期病患和新入职者这两类人群,便无须再为了医保卡和医疗费之间的差额而感到“肉赤”。

  网友:

  事关切身利益 希望早日实现

  “谁没有个头疼脑热的?”一位奥一网友的看法代表了网络主流意见,小病纳入医保,关系切身利益,三部委意见的出台引发网络热议,截至昨晚8时,仅腾讯网该条新闻下就有1.4万条回帖。

  网友大多对新举措的出台持欢迎态度,网友“诸葛阿杜”评论,“一个国家的福利提高了才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但由于昨日公布消息只透露了关键内容,对整体情况所知不多的网友们迫切希望了解详细内容,也有博客指出,三部委下发的文件还只是指导意见,没有法律效力,具体落实还有待各地政府的跟进。

  “深圳已经在做这件事了,希望快点实现,我老婆身体虚,整天不是发烧就是肠胃病,深圳这次要是又能比其他城市快一步,深圳人就有福了。”腾讯网友“我是老虎”一直保持对政策的关注。

  对于城镇居民医保的这种进步,不少网友都期待,农村医保也能有类似的探索。

  社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社康中心可能不堪重负

  “很多政策的本意很好,但目前情况下,社康的人员、设备配置都还没跟上。”福田区一位社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昨日对记者说,“以我们单位为例,一共才6个人,负担着社区里8万人口的医疗任务,包括全科治疗、预防针免疫、儿童体检等等。我算过,一个月不休息,每天6个人要负担至少100人次的医护,这还不包括老年人保健、慢性病治疗等。国家的规定是,每1万人要配2个全科医生,我们这个社区按道理得要16人,但实际上只有2人,这样的配置,如果再加强门诊,很可能不堪重负。”

  据她介绍,此前深圳实行惠民政策,参保人在社康中心看病七折;劳务工医保绑定的门诊治疗也需要先经过社区,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加了社康机构的工作量。

  上周出台的深圳新医改办法中提到,要健全社区首诊制度,引导更多居民“小病”到社区,社康工作人员们表示,希望在这样做的同时,专家下基层、政府投入向社康倾斜等措施也能落实到位。



相关热词搜索:医疗


上一篇:酒后驾车肇事连撞11人造成3死8伤 法制科长落入法网
下一篇:重庆暴雨90万人受灾 4人死亡5人失踪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