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阅读新闻

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属第一

     本报讯 (记者涂露芳)日前,市统计局、市科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北京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过去十年,北京研发经费支出以年均17.6%的速度快速增长,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一,这使得本市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强度指标反映国家及地区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此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清查对象是2009年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的法人单位。这也是继2000年之后全国第二次研发资源清查。

  研发经费超半数政府投资

  2009年全市R&D总经费668.6亿元,是2000年的4.3倍,年平均增长17.6%,在全国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少33.3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是国际社会衡量一国或一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2009年本市该指标达到5.5%,比2000年提高了0.57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高于排名第二的上海市2.7个百分点。

  政府资金在本市研发投入中占主导地位。2009年全市研发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349.5亿元,占52.3%;企业资金252.2亿元,占37.7%;国外资金29.1亿元,占4.4%;其他资金37.8亿元,占5.6%。

  全市25.3万人参与研发

  清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共有2310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R&D活动,参与R&D活动的人员达到25.3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全时当量为19.2万人年,在全国R&D人力资源总量排名中位列第三。本市研发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5.8万人,占62.5%;女性人员8万人,占31.6%。

  2009年,全市各类研究开发机构2026个。其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13.4万人,是2000年的2.3倍,博士和硕士6.5万人,占48.5%。机构R&D经费459.4亿元,是2000年的8.2倍。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大分类数据是R&D清查最重要的结构数据。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属于科学研究范畴,这方面的投入能够反映政府对推动科学前沿探索做出的努力,特别是基础研究代表着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的科研领域。

  2009年本市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70.5亿元,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153.2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4.5倍和4倍,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8.2%和16.6%。

  试验发展的投入规模则代表着科学研究的应用能力,主要由企业实施,这方面的投入能反映出一国或一地区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水平和能力。2009年本市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444.9亿元,是2000年的5.2倍,年平均增长20.1%。随着实验发展投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本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数为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2.9万件,分别是2000年的4.9倍和8.6倍。

  【专家点评】

  与世界发达城市研发资源两大差距

  本市已基本形成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并立,各类研发机构竞相发展的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使科技创新与首都发展的融合更加紧密,为北京进一步依托科技促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市统计局专家同时指出,北京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城市的研发能力仍存在两大差距。

  一是本市总体研发投入强度虽然比较高,但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还不足。2009年本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5%,但企业研发投入仅为1%。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奥斯陆手册》中的标准,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1%至4%,表示其创新能力中等。按此标准,本市企业创新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水平不高。2009年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为582家,仅占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有效发明专利5168件,约每1.3家企业有1件。






上一篇:明春运售票高峰或早1月10日左右出现
下一篇:广东将全面实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