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 阅读新闻

东源2012年冬季经贸活动获丰收

市领导何忠友、张丽萍、黎意勇、谢春森等为项目动工建设、竣工投产推杆。

     本报讯 28 日,东源县在深圳盐田(东源)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 蝴蝶岭工业城举行2012 年冬季经贸系列活动。当天,共有30 个项目签约、动工和竣工投产,合同投资总额 151.43 亿元。其中签约项目8 个,合同投资总额52.35 亿元;动工项目10 个,合同投资总额70.78 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2 个,合同投资总额28.3 亿元。

      仪式上,市委书记何忠友与东源县委书记叶少军分别为总部搬迁到东源县的广东金霸建材有限公司、广东保和堂药业有限公司揭牌。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等4 家企业与东源县政府现场签订总部入驻东源合约。

      叶少军在致辞中说,2013 年,东源将大力开展“园区建设加强年”、 “县城发展提速年”和“干部作风转变年”活动,并将出台推动园区、县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打造更好的发展平台,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在工业发展上,致力于打造“一园四区一核心”工业经济大格局,做强做大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以蓝口、柳城为中心的硅产业,以骆湖、灯塔为中心的新型环保建材产业,以上莞、漳溪为中心的水泥产业,以涧头为中心的新医药产业四大产业聚集区,把蝴蝶岭工业城建设成全县工业经济核心区,辐射带动9个乡镇分园区发展。

      据了解,东源今年不但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来投资者兴办的工业项目给予免收或减收29 个收费项目,而且出台了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和总部入驻的政策,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截至活动日当天,该县全年签约、动工和竣工投产项目共有55 个,合同投资总额 263.61 亿元。这些项目大部分集中在新材料、新电子、新医药、新能源和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领域。

     

    访谈

      东源县委书记叶少军:

      争当全市打造“广东绿谷”先锋

      此次经贸活动,东源县收获颇丰。东源县委书记叶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正是因为东源有非常好的亲商、爱商、护商环境和优越的投资环境,才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促进了东源经济快速发展。他表示,接下来,该县将以开展 “县城发展提速年”、“园区建设加强年”和“干部作风转变年”活动为抓手,争当全市打造“广东绿谷”的先锋。

      一是坚持优势优先,推进“发展之谷”建设。全力打造“一园(做大做强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四区(硅产业、新型环保建材产业、水泥产业与新医药产业聚集区)一核心(加快蝴蝶岭工业城核心区建设)”工业经济大格局,辐射带动9 个乡镇分园区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推进县城中心区北拓东扩。二是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幸福之谷”建设。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县”的要求,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抓好扶贫“双到”工作等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三是坚持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之谷”建设。加快“生态名县”建设,着力抓好县城、乡镇、村三级规划修编和名镇名村建设、村镇规划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巩固和扩大 “城乡清洁工程”成果;深入推进“文化东源”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东源打造成宜居、亮丽、富有客家和生态文化特色的“美丽之谷”。

      措施一

      免收或减免29个规费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东源县对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了完善和修订,除对外来投资者给予提供“一门式”对外受理报批业务服务、“一条龙”办事服务和“保姆式”跟踪服务外,还对引进项目给予免收或减收29 个收费项目(从今年6 月5 日起,有效期为1 年)、对工业企业纳税大户给予技改专项补贴。此外,该县还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总部搬迁至东源及园区或上市。

      措施二

      实行差异标准考核机制

      为充分调动乡镇抓招商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东源县根据“三大主体经济区”的划分,探索建立生态发展机制,实行差异标准考核,乡镇经济主要指标考核实行区别对待,对库区腹地的新回龙、锡场、半江3 个镇的工业发展与税收增长指标降低考核量分权重,并采取“基数加因素法”分配乡镇公用经费,提高乡镇公用经费补助额度,体现功能区发展与考核的差别化。

      措施三

      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

      东源县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领导,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人大、县政协负责人原则上每人每年要负责引进1 个项目和挂钩联系1 个项目,同时将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分到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此外,该县实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和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对确定的重点引资项目从洽谈开始就落实相关领导的责任,提高项目履约率。

      破解发展“瓶颈”经贸活动亮点纷呈 工业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轻轨”

      东源县2012 年冬季经贸系列活动中,共有30 个项目签约、动工和竣工投产,合同投资总额超150 亿元,成效喜人。更为人瞩目的是,这批项目多为“四新”产业,其中广东惠通汽车生产项目填补了我市的汽车制造业空白,而一批企业将总部迁至东源,也为东源发展“总部经济” 实现破题。

      通过科学谋划工业经济发展新思路与新举措,东源致力破解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与“短板”,使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步入科学发展“轻轨”。

      打造“河源总部经济集聚区”

      此次经贸活动中,广东金霸建材有限公司、广东保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将总部搬迁至东源,另有4 家企业与东源县政府签订了总部入驻合约。东源在打造“河源总部经济集聚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发展总部经济,是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总部经济可以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它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企业总部搬迁,在山区县并不多见,不但对东源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必将对全市乃至全省山区县发展总部经济产生示范带动作用。”副市长谢春森表示。东源县县长何广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后,东源将着力推进企业总部建设,以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阵地,建立完善总部企业认定条件、程序、管理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并从用地、财税等方面给予扶持,利用生态、区位优势,吸引企业总部搬迁至东源及工业园,打造“河源总部经济集聚区”,培育发展本县企业总部经济。

      惠通汽车项目填补河源产业空白

      在30 个项目中,广东惠通汽车生产项目以投资额22 亿元位居首位。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填补了东源乃至河源汽车制造业的空白。

      该项目首期投资7.5 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公司新型客车焊接、涂装、总装、检测车间,产品技术中心及办公、生活等配套设施,最终建成年产3000 辆大中型客车的生产规模,可实现年产值33 亿元,年税收2.2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2000个。

      广东惠通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光介绍说,公司高层之所以决定把企业整体搬迁至东源,是因为东源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珠三角 “两小时经济圈”,交通条件优越;且落户的徐洞工业区市政配套设施齐全,投资成本低,产业发展方向符合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该县政务环境好,领导务实与高效的作风打动了他们。

      据悉,该项目首期工程拟在明年6月竣工并投产

      “四新”产业集聚的新“洼地”

      30 个项目涵盖了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等领域,是难得的“四新”优质产业。这些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必将对加快东源产业升级和工业发展步伐,推动东源跨越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以来,东源县坚持以“一园四区一核心”为载体,通过依托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积极开展产业招商活动,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落户建设。目前“一园四区一核心”共引进落户企业198 家,合同投资总额超240 亿元,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工业产值可达300 亿元以上,年至少可创税收 16 亿元。

      “一园四区一核心”已成为东源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其中,硅产业集聚区引进了一批从事硅微粉加工、光伏玻璃生产、石英板材生产等石英砂深加工及上下游的企业共60 多家,合同投资总额超65 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从 “砂子”到“发电”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旋窑水泥产业集聚区引进旋窑水泥及配套粉磨站项目6 个;新型环保建材产业集聚区引进鹰牌、罗曼蒂克、道格拉斯3 个大型陶瓷生产项目;新医药集聚区引进了绿安奇生物、保和堂药业、中科保3个项目。

      这些“四新”产业项目的落户,打造了一个吸纳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产业链条与载体,使东源主导产业的优势更为突出。






上一篇:热心人士资助骆湖卫生院改造
下一篇:东源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