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娱乐 > 阅读新闻

奥奖影片《一次别离》公映 三大感动情节引震撼

     本周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在千呼万唤中登陆内地影院,期待已久的中国影迷终于有机会观摩这部风靡全球的电影佳作。导演阿斯哈.法哈蒂运用冷静客观的镜头,毫不煽情造作,也不故作凄凉,却让观众体验到一种欲哭无泪的触动,奥斯卡荣誉的获得实至名归。

    纳德的责任:父子相依显真情

    震撼指数:四颗星

    影片中男主人公纳德是一个性格比较倔强的人,婚姻上不退让、生活上不妥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势的男人,在面对自己父亲的时候格外脆弱,他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父亲血浓于水的亲情,让观众也心酸到不行。影片中有一段,由于女佣人外出,纳德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差点意外死亡,当他亲吻着父亲的脸不断地喊着“爸爸,爸爸……”的时候,很难想象那是怎样一种超越承受能力的恐惧,他给父亲洗澡,靠在老人的背上哭泣的时候,内心所有的情感脆弱瞬间奔涌而出,他明白自己是父亲的依靠,而父亲也是他感情最深的寄托。

    瑞茨的无助:信仰拷问下的惨剧

    震撼指数:四颗星

    《一次别离》中女佣人瑞茨在影片中是一个悲剧型的人物。作为一个忠诚的伊斯兰信徒,她向女主人西敏坦白真相的时候内心是有多挣扎。放弃高额的赔偿金,只是为了对自己信仰的忠诚。但是尽管她已经在努力赎罪,得到的结果还是伤害。影片的后半段,纳德要求瑞茨摸着《古兰经》起誓,她却做不到,她害怕祸及自己的女儿,当自己的丈夫伤心地离家而去的时候,她的情绪也随之彻底崩溃,她以为自己主动坦白真相,以为自己放弃赔偿事情就过去了。瑞茨即将面对信仰的拷问和生活的破碎,那种悔恨、那种害怕、那种无助真的是让人叹息和心痛。

    特梅的选择:选择之下女儿最受伤

    震撼指数:五颗星

    《一次别离》在讲述两对夫妻之间的矛盾纠纷的同时,对两个家庭中的两个女儿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十分深刻,尤其是纳德的女儿特梅,她将父母之间感情破裂的事实看的清清楚楚,却仍旧无力挽回父母的感情。其实整个过程中,最受伤的正是孩子,她内心的那种无奈和痛苦让人揪心。

    影片的最后一幕,特梅泪流满面,她是那么的不想做出这个选择,她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够像以前一样与自己生活在一起,她是多么希望这个决定家庭命运的重担不要落在自己的肩上。然而面对父母之间难以打破的隔阂,那种不得不做选择的无奈观众一定能够感同身受。






上一篇:郭羡妮明年底开始造人大计 盼生“马宝宝”
下一篇:张杰深圳演唱会16日开票 “这就是爱”三度开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