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乡
如何争当打造“广东绿谷”先锋?东源县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共东源县委六届三次全会上,就已经做出了总体部署——建设发展之谷、生态之谷、幸福之谷。而今,时间已经踩在了2013 年的尾巴上,东源县这项工作到底进展如何,自然有一串详细的数据和真实的生活图景为它作答。
美丽的万绿湖。陈仕平 摄
生态之谷
万绿之都活力东源
东源县始终将生态优势视为其未来发展力、竞争力的源泉,在抓整治保生态上狠下功夫,发展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在过去的一年里,东源县继续关注万绿湖、东江水域生态环境,投入1000 多万元,深化整治,完善机制,购置执法和清污船只,初步建立起万绿湖、东江水系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城乡清洁工程不断巩固提升,顺天、涧头、半江、新回龙等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投入 1000 多万元提升乡镇垃圾填埋场水平。林业生态进一步巩固,大力开展治绿复绿工程,成功竞得2013 年度“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竞争分配资金”8000万元。
发展之谷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靠前
在过去的一年里,东源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是:前三季度,生产总值62.2 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列全市县区第1 位; 农业总产值17.1 亿元, 增长 4.3%,增速列全市县区第3 位;工业总产值103.8 亿元,增长15.6%,增速列全市县区第3 位;工业增加值30.1 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列全市县区第1 位。同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 亿元, 增长 37.1%,增速列全市县区第1 位;税收收入 7.97 亿元,增长24.5%,增速列全市县区第 1 位;旅游总收入22.4 亿元,增长21.3%,增速列全市县区第2 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87 万美元,增长124.1%,增速列全市县区第1位。
“三赛”活动效果明显
东源县围绕“三赛”活动中关于园区建设的要求,部署开展“园区建设加强年”活动,制定并认真实施“一园四区”五个《建设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招商引资上,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方针,1-10 月,全县在谈项目26 个,意向投资74.9 亿元;签约项目11 个,合同投资总额达43.5 亿元。此外,东源县还着力抓投入建项目,全力落实 “四个一批”要求,始终保持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依托本土资源优势,着力抓聚集铸链条,主导产业特色初显。
幸福之谷
“十件实事”呈上答卷
今年年初,在中共东源县委六届三次全会上,东源县提出要实施善治东源工程,建设社会和谐县,进一步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办好“十件实事”,如今,一年过去,答卷也已经呈上。
“十件实事”已基本完成目标。6 个乡镇“创强”进展顺利,城乡清洁工程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四馆一宫二中心”(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文化宫、职工活动中心、老干活动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果,产业转移园区的提质扩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工作岗位,完成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既定任务。同时,东源县还完成了镇村的规划编修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此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等目标都已一一实现。
给五保户和高龄老人“涨工资”
从今年1 月1 日起,东源高龄老人新补(津)贴标准开始执行,实行按季度发放,共有9481 名高龄老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80 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贴30 元,31 名100 周岁以上老人,则每人每月补贴300元。
同一日起,全县城乡低保对象新保障标准执行,城乡低保对象7446 户21820 人(对比2012 年,核退低保对象22136 户24203 人),农村保障标准从最初保障补差标准每人每月22 元提高到109 元,城镇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30 元提高到242 元,达到了省定的标准。
与此同时,五保户的供养标准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据了解,东源县现在共有敬老院 18 所,已保五保对象2842 人,其中集中供养 456 人,以往每人每月供养标准250 元,分散供养2386 人,每月180 元,也是从今年元旦开始,两者实施统一供养标准,皆提升到了每人每月395元。
从10 月1 日起,东源县又实行五保户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全县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发放,即每人每月420 元。至此,该县提高高龄老人优待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标准已全面完成。
本报记者 岳超群 特约记者 何小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