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阅读新闻

雅安地震灾区村民不要帐篷要彩条布

  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救援和关注却一点也不能减少。在偏远的村子和大山里,镜头和部队先前没有到达的地方,受灾群众还焦急地等待着帐篷、食物和水。
  雅安雨城区上里镇箭杆林村3组,是当地最穷也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这个村子位于芦山岗上,与震中芦山县龙门乡相隔仅仅3公里,翻过山梁就是龙门乡了,是名副其实的震中范围。全组269人,大多是老弱、妇女和留守儿童,目前只分到了7顶帐篷。今天又下起了大雨,村里不通公路,村民们急需救灾物资来维持这艰难的时间。
 
  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又成重灾区
  重灾区中里镇龙泉村的刘志博,向记者描述了“更偏远的灾区”——上里镇箭杆林村的状况。“在山上,路不通,房子全都‘病了’,你们快去看看吧。”
  一大早,刘志博跑步带路,记者随他来到了山脚下。这里不通公路,唯一的生命线是一条沿山的土路,只能步行上山。路上坑坑洼洼,布满了嶙峋的石头。天逐渐阴沉,开始下雨,路变得泥泞湿滑,深一脚,浅一脚,非常难走。山路左侧是悬崖,右侧是巨型岩石层,被地震震得有些松散碎裂,随时都有垮塌滑坡的可能,需要快速跑步通过。一路上不时见到已被震落的巨石横在路上。
  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记者才看见了箭杆林村3组的第一户人家。继续往山里走,看到村里的房子基本上沿山而建,大多为木质结构,有些连木板也没有,用柴垛堆起的所谓的“墙”,被震得歪歪斜斜,地上全是碎瓦片和裂缝,没有一家房子可以继续住人。大多数屋子里家徒四壁,一个灶台,一张床,两把凳子,也是一个家。
  见到有人来了,坐在自家危房前的村民们呼的一下全涌了上来,用浓重的乡音向记者表达他们的焦急:房子“病得厉害”不敢住,只有几桶方便面不够吃、村民受灾严重没人过问……
  村民们的脸上显得恐惧。
 
  “挺内疚的,我没把村民们照顾好”
  箭杆林村3组队长黄永兴和两个村民从山下步行扛了点吃的和水,回到了村里。这三天,他每天都会徒步来回三四趟,从镇上帮老百姓背些吃的和帐篷上来,再把灾民的实际需求传达到镇上去。
  “3天没睡觉了。”组长黄永兴嗓子沙哑,这个壮实的汉子说了两句就背过身去哭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他说,村子一直是远近闻名的特困村。这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靠着砍竹子、种庄稼、打猎维持生计。
  现在,组里的青壮年只有10来个在家,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他一直给大家鼓劲,领着村民们冒雨绑帐篷。
  “很内疚,我没把村民们照顾好。”黄永兴哑着嗓子说。
  “你带领大家自救也很不容易。”、“队长不要哭,我们自己先把住的地方搞好就好些。”村民们纷纷安慰起了黄永兴。
  再次下山,黄永兴带上几个小伙子,决定到镇上多搞些彩条塑料布回来。据村民反映,帐篷不是永久发给村民使用的,地震过后一段时间往往镇上会收回。“我们这里路不好走,帐篷很沉,背上来以后还要背下山去,一些村民不愿意。彩条布比较轻,还可以一直用着,实在。”黄永兴说。
 
  交通顺畅,只待物资
  75岁的李秀蓉,全身瘫痪,一直患有重病。地震后,全组99户人家只分得了7顶帐篷,也是昨天才拿到,村里人就把帐篷让给了李秀蓉一家。
  李秀蓉一直躺着,坐不起来,三天来,她只吃了一点稀饭和方便面。“没有吃的,1个人一天只有1桶方便面……”老人的儿子黄永彩红着眼睛说,一家人现在都在挨饿受冻。
  71岁的黄先仲告诉记者,地震时他们全家有10口人在家,光是娃娃就有6个。地震把他家的墙震垮了一小半,但前两天没有帐篷,一家人晚上只能将就在危房里休息,余震不断,一摇晃他们就吓得赶紧跑出来。
  村民赵永华说,箭杆林村人住得特别分散,光是他们3组,走完一圈都要4个小时,一下雨,很多地方就彻底不通,听说山上还有守林的老人被砸死了,但现在滑坡得厉害,谁也过不去。
  “我们这里受灾太严重了,但没得人来。”73岁的黄福奇说。
  “我们这里是全镇最偏远的村子。”赵永华告诉记者,3年前,通往山下的路被冲垮了,村民们向镇政府打报告修路,结果没有任何下文。“村民是一点一点用双手把这条土路打通的。”后来上面说要给他们通公路,也没有落实。村里面的小孩子,每天都要走上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到镇里上学,下了雨,路堵了,学也没法上。
  “我们去市里上访过,好容易才在村里保留下来一个临时办学点,就给小一点的娃娃做学前班用了。”村民黄永彩说,但这次地震后,小学校也被震垮了。
  “你们去镇上也看到了,沿街都是帐篷,其实村里受灾更重。”黄永兴说,救援物资这几天只送到了乡镇一级,但远一点的农村才是重灾区,物资普遍奇缺。
  记者算了一下,从雅安市中心到中里镇不过半个小时,到上里镇也才40分钟,往村子里走,即便是像箭杆林村这样最难走的村子,两个来小时也上去了。目前道路都是顺畅的,相信只要有救援队伍关注了这些地方,送来应急物资不是件很难的事。
  “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就没人来?”黄永彩挠了挠头。
 
  “5·12”大地震后房屋已受损
  在山上采访了七八户人家,雨越下越大,村民们担心山体滑坡,催促记者尽早下山。
  下山的路上,一群山羊出现在了记者的视野里。刘志博说,常有老人在这里守林和放牧,住就在山间巨岩下搭个棚子。山里老有野熊出没,人偶尔就会碰上,有时候就回不来了。
  一路上,村民们还不断地把记者拉到自己屋里去看。记者沿着田垄,走了十几分钟泥路来到了山脚下共和村的一户人家。屋主是73岁的沈正荣,地震后,房子地基开裂,房梁也歪了。今天他们一家10口被分了4袋速冻汤圆,两个面包,9瓶水。
  沈正荣说,“5·12”地震后,他们屋子就轻微受损了。有人过来告诉他们,这里都处于地震带,很危险。但想要重新建房子,自己要掏好几万,没这个钱,想想就算了。
  离开沈家,已经接近下午两点半。一路下山而行,越往下走雨渐渐小了,回头向山上望去,已是一片云雾缭绕。估计今晚箭杆林村又下起瓢泼大雨。
  (深圳特区报雅安4月23日电)





上一篇:新疆巴楚发生暴力恐怖案15人遇害
下一篇: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可能将不再审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