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招商画册 | 小记者网 | 民生论坛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阅读新闻

河源:力促园区产值7年翻两番

蒸蒸日上的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蒸蒸日上的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建成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 2020年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 今后5年全市工业“3个20%增长”
  建成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 2020年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 今后5年全市工业“3个20%增长”

  8月16日,紫金县投资环境推介会在该县工业园举行。投资6亿元的长城电子等13家企业进行现场签约,给这个正全力创建省级产业转移园的园区注入了新活力。

  9月7日,东源县秋季招商经贸活动将在该县工业园举行,投资总额达60亿元的16个工业项目落户,为这个优秀省级产业转移园再添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紫金、东源两县工业园不仅招商火爆,而且记者在园区建设现场看到,园区土地平整、厂房建设等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这不过是河源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的一个生动缩影,同时也是该市贯彻落实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

  “无工不富。河源要振兴发展,只有靠工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落后的面貌。”河源市委书记何忠友认为,“省支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产业园区扩能增效",这是河源工业实现跨越的重大机遇,机遇千载难逢,必须牢牢抓住”。

  河源眼下正在抢抓政策机遇,加速项目对接,以“三赛”(赛科学发展、赛项目水平、赛责任落实)考核倒逼扩园工程和招商引资,全市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抓园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一个“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正蓄势待发。

  到2020年,河源工业园区总产值可达到4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比2012年翻两番。

  在省振兴粤东西北的新征程中,河源奋勇争先,吹响了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冲锋号”……

  机遇

  政策红利“四两拨千斤”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政策春风感受最为直接的当属企业。“省财政安排资金148亿元,支持引入重大项目、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非常给力。”位于河源市高新区的西可通讯有限公司是河源通信产业的龙头企业,去年年产手机2500多万台,该公司总经理何荣特兴奋地说,“省对园区和产业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河源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像西可通讯一样,更多的园区企业对政策红利将带来的新机遇热切期盼。

  实际上,这次省给的政策支持远远不止于此,从多层次、多领域为粤东西北产业园建设带来新一轮发展红利。比如,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2013-2017年,省级财政在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吸引骨干投资主体等方面,安排资金430亿元等等,都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当前,河源产业园区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在这个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对省这些雪中送炭的支持更是充满渴望。如果能有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其作用将是巨大的。

  “《决定》和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为我市工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何忠友说,“政策支持往往比资金更重要,政策中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这些政策资金将对园区的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河源市经信局局长张志纯算了这样一笔“机遇账”:省财政每年将有13亿元贷款贴息资金用于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这正是我们的一块“短板”,如果每年有一到两个园区能拿到1亿-1.5亿元的扶持资金,再加上本级的财政投入,我们就能撬动10多亿元的金融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自从《决定》出台,河源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衍楠的公文包里整天都会装着一份《决定》全文,上面很多地方被标注出来,还用密密麻麻小字作了注解。“这些可都是机会,是资金啊,可以说每个字眼都是宝贝。”李衍楠一边说着,一边挑选了几处向记者讲述分析起来,财政扶持资金虽然多,但很多是要通过PK来才能获得的,我们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高新区有过PK成功的经验,紧张的是各兄弟单位肯定都会铆足了劲儿来争取,不容小觑啊。

  “这些资金投入将能够发挥乘数放大效应,大大优化河源"一区六园"的园区平台,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一位熟悉河源的经济专家认为。

  谋划

  打造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

  《决定》中明确,到2020年,河源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产业园区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此,河源市长彭建文认为,“河源要实现振兴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

  “机遇总是更眷顾有准备的人,”分管工业园区的谢春森副市长说,“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河源产业园区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展望未来,我们有着更多新的产业增长点,发展潜力巨大、后劲充足。”

  如何谋划今后几年的园区发展,对此,河源有着清晰的目标和思路。

  目标1

  今后5年全市工业“3个20%增长”

  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

  围绕省委提出的力争3-5年内重点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本地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力争3-5年实现工业产值倍增的目标,河源提出力争今后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年均增速均达20%以上。对比过去几年的发展,河源对实现这样的目标胜券在握。过去7年(2006-2012年),河源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6.5%和24.4%。

  根据测算,按照20%左右的增速,到2020年,河源工业总产值将超5000亿元,其中产业园区工业产值达4000亿元,实现7年翻两番,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

  目标2

  县县都有省级产业转移园

  5年后开发规模达100平方公里

  河源的工业园区布局是“非常6+1”,即“一区六园”:河源市高新区,五县一区各有一个工业园区,这其中有5个是省级产业转移园,为全省最多。河源市经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河源“一区六园”的规划面积185平方公里,截至今年6月已开发52.7平方公里。

  《决定》提出“重点建设省级产业园区,支持各地以县城为依托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园区。”对此,彭建文说,“要支撑未来几千亿元的工业产值,单靠现有的园区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长远眼光,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扩园工程,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按照河源市的规划,推动紫金、连平两个工业园尽快争取升级为省级产业转移园,做到每个县区都有一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市高新区则瞄准更高目标,力争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到2018年,河源产业园区开发规模将达100平方公里,其中市高新区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各县区产业园建成区面积平均10平方公里以上,开发规模均增加1倍以上。

  目标3

  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半壁江山”

  特色资源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保护环境是河源的重大责任,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水、矿产等资源也是河源发展的巨大优势。当前,河源正依托这些优势,谋划发展水产业、硅产业等,加快生态、资源等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胜势转变,努力实现“绿富”双赢,为河源腾飞插上绿色的翅膀。

  “我市经济暂时落后,但产业不能落后”,何忠友说,我们将坚持高起点发展,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占地少、污染小、税收贡献大的“四新”产业项目,加快形成若干个新兴产业集群或基地,实现河源一些产业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是谋划发展水产业。河源一直致力破解保护与发展的难题,特别是怎样将万绿湖这湖净水变成“流体黄金”,实现“绿富”双赢。水产业园,无疑是开启这一难题的“钥匙”。

  何忠友说,以水产业为例,1吨自来水的价格是1元-3.5元,而变成桶装水后可卖1000元,再变成瓶装水后则可卖4000元;如果是制造成附加值更高的饮料、酒、保健品等,其经济效益就更加可观。

  河源优质水资源蕴藏着巨大商机,该市瞄准食品饮料、优质饮用水、医药用水、保健品、化妆品等,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大型企业,提升水资源开发的附加值,致力将水产业打造成未来的支柱产业。

  记者了解到,河源正在全力推进水产业园建设,园区规划面积5.14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水产业园的关键性工程—市区水源工程将在10月份动工建设。今年将有超50亿元的项目投资,其中包括农夫山泉增资扩产项目、华润集团雪花啤酒和医药项目、香港清酷凉茶项目等。根据规划,2016年水产业园的产值将达到100亿元,2020年超500亿元。

  二是谋划发展硅产业。河源超白石英砂已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占全球的1/4,这是生产光伏玻璃、新型光电材料的主要原材料,河源正在利用这个战略资源着力发展硅产业。

  目前,落户河源的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旗滨光伏玻璃企业等都是被这个战略资源所吸引。东源县正致力打造硅产业集聚区,该县硅产业园已落户超亿元的旗滨玻璃、飞达石英板材等项目8个,总投资40亿元;9月7日,还将有宇和光学水晶等4家超亿元硅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13亿元。

  该市在谋划发展水产业、硅产业的同时,将继续发展壮大具有一定基础的以手机为重点的新电子产业,以硬质合金、旋窑水泥、生态陶瓷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及以新型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用器械为重点的新医药产业。

  河源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已经敲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占全市园区工业产值半壁江山;形成新电子、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等3-5个超百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水产业、硅产业等3-5个以上超百亿元的特色资源产业基地,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加快建成“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

  行动

  掀起园区开发新热潮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何忠友说,今后7年河源要新开发园区约50平方公里,新增工业产值3500亿元,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快干、实干、苦干。

  抓开发:

  “一区六园”热火朝天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据了解,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河源“一区六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共达18.6亿元,相当于该市去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0%,新增园区开发面积6.55平方公里。水产业园起步区2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已完成70%。

  河源多数园区毗邻市区、县城或中心镇,但由于交通不够直通快捷等制约,园区与城区仍存在“两张皮”现象。为此,该市根据"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的原则,加快推进连接园区与城区的道路建设,真正形成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如,正在建设市区建成区连接紫金县临江工业园的跨东江迎客大桥,建成后车程仅需10分钟;即将动工建设市区连接市高新区的滨江大道二期、东源县城连接东源县蝴蝶岭工业园的沿江道路,建成后车程都在15分钟以内,“一桥两路”通车后总体可节约2/3行车时间,使得这些园区将更好地共享城区的设施和服务。

  抓招商:

  “四个一批”项目、

  “三个50”工程

  项目是发展的发动机。为了让项目持续发力、循环发力,河源强势推进“四个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和竣工投产一批项目)、“三个50”工程(每年签约50个、动工建设50个、竣工投产50个优质项目),收效显著。

  今年上半年,全市在谈意向投资总额219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74个;签约项目71个,合同投资额133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九成,签约项目数比去年同期增长六成;开工项目54个,同比增加25个,合同投资额108亿元;投产项目32个,同比增加15个,完成投资26亿元。这些已投产及待投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110多亿元,年税收5亿元。

  省促进粤东北振兴发展会议的召开,使嗅觉敏锐的企业看到了粤东西北发展的商机,更是增加了河源招商的“筹码”,7月份以来,全市“一区六园”招商形势大好,在谈项目超亿元的34个,意向投资101.2亿元;新签约超亿元项目33个,合同投资额60亿元。

  抓落实:

  “三赛”场上论英雄

  只有执行有力、落实到位,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的好政策才能转变为科学发展实实在在的成果。

  河源通过“三赛”考核,来抓好省关于“产业园扩能增效”精神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四个一批”项目、“三个50”工程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对所有目标任务用数字锁定、定期督查、及时通报,根据进度情况分别亮“红、黄、绿灯”,对亮“黄灯”的给予提醒注意,对亮“红灯”的给予问责,并强化“用结果说话”的干部用人导向,让干部在项目水平上见高低、在责任落实上定输赢、在科学发展上论英雄。

  撰文:黄海生 董福军 罗林林

  摄影:黄赞福 制图:肖斌

  顺势而发搏激流

  手记

  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会议,吹响了粤东西北12个地市振兴发展的“冲锋号”,乘千载之机、圆跨越之梦,无需动员,河源就开启了新一轮跨越发展大行动!

  跨越发展,河源深谙其道:跨越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关键在工业,基础在园区,抓住了园区,也就抓住了工业发展,乃至跨越发展的“牛鼻子”。

  当下,如果你与河源经济线口各单位的“一把手”聊天,可能谈得最多的就是对《决定》政策研读和资金争取。的确,产业园区是河源跨越发展的光荣与梦想,其对《决定》中政策与资金的利好,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渴求。但这份憧憬并不盲目,而是理所当然、当仁不让:

  理由很简单,河源现有的7个产业园区中,5个是省级产业转移园,不仅数量全省最多,实力更是胜人一筹,捧回最多的竞争性扶持资金就是最好的注脚。而如果能够获得更多扶持,河源产业园区提速就会再加一档。

  不懈怠、不满足,搏激流、立潮头。翻开河源当地的报纸,“园区新闻”占据了较重的分量:洽谈会上收获几许、上个月开工几个、一个季度竣工多少……每天报纸上都会有园区的最新战报,每月都会有各个园区“四个一批”项目、“三个50”工程完成情况的亮灯、排名,让领跑的露脸,让落后的红脸。

  《决定》机遇之下,干得好就能赢得先机,干不好就会丢分输势、被边缘化。面对机遇与挑战,河源所有园区乘势而上、顺势而发!

  董福军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打好“水”牌 进军高端服务业

  专家观点

  “做水文章,这个切入点选得非常好。”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看来,河源有山水的独特优势,水产业正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而发展成特色资源深加工产业,思路很好。“山区城市发展的策略就是,有什么用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未来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来看,优质的水资源绝对是稀缺资源,最为人们所依赖,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符合健康产业的要求。

  向晓梅认为,河源多年来依托万绿湖等山水资源,围绕优质水大做文章,走出了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好模式。她提出建议:在用水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在引进企业的选择、企业规模的控制等方面,多加合理引导,明确环保标准,因为“水是当地的生命线,必须死守环保底线,才能长远持续利用纯净的水资源,实现更大、更长久的经济效益。”

  河源打造水产业,发展啤酒、纯净水产业等,只是用水作原料,她建议,思路可以更开阔,“产业”的含义是覆盖多条产业链的,可考虑利用优质的水资源发展高端服务业,如水养生、水理疗等,全面提高水资源的附加值。

  本版统筹 甘超强 编辑统筹 杨和平


上一篇:广东重点打击网络公关顶帖水军 微信传谣也要打
下一篇:孩子失足该归咎于环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