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仙塘镇村民争创“十星级文明户”
获得“十星级文明户”的村民自豪地把牌挂在家门口。
鳞次栉比的客家民居,干净平整的乡村道路,美观整洁的村庄院落,安居乐业的村民百姓……走进东源县仙塘镇,在农家门口,随处可见“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与之相映的则是舒适的村庄环境。
据了解,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仙塘镇去年在全镇大力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全镇符合参评户数4791 户,获得六星级以上文明户4377 户,其中被评为 “十星级文明户”2138 户。去年,该镇还代表全市参加全国“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把先进经验分享给全国各地。
评“星”改变村民生活
为使创评活动在全镇顺利展开,仙塘镇采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法,选了4 个村作为试点先行,而仙塘村就是其中一个。“自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里的卫生好了,邻里关系和睦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好。”说起创评对村里的影响,仙塘村村委书记潘锦生一脸自豪。他说,现在村里 “十星级文明户”有404 户,达到参评总户数的59.4%。
潘康何和老伴李蝉英是仙塘村的老党员,热心公益的他们听说村里要用自己的地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二话不说就把种了20 多年的果树砍了,虽然每棵树只补了 150 块钱,二老却没有一句怨言。两位老人无私的奉献让他们获得了“十星级文明户”,看着初具规模的活动中心和挂在门口的星级牌子,两位老人非常高兴。
摘“星”必须过“三关”
仙塘镇把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建设的要求细化量化为“十星”,包括计划生育星、遵纪守法星、勤劳致富星、崇文重教星、家庭和睦星、和谐友爱星、诚实守信星、移风易俗星、热心公益星和环境卫生星。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的村民不仅可以挂牌上墙,还可以凭“星级证明”享受相关的惠农政策奖励。
而摘“星”必须过“三关”:农户自评、群众评议和星级审定,严格按照评定标准,少一关都不行。另外,如果近两年内,家庭成员有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罚、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家庭不和睦,有虐待老人、妇女、儿童行为的,有搞封建迷信活动或参加非法组织的,有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一律不能评为“星级文明户”。
村民变身“追星族”
现在是星级文明户不代表永远都是星级文明户。仙塘镇对评选出的星级文明户建了汇总表和动态管理册,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检查一次,不搞“终身制”,没有拿到“星”的农户通过努力,达到评星标准后也能加“星”。
“如果连‘星’都评不上,娶媳妇都比较难啦。”通过评比活动,村民们对“十星级文明户”这颗 “星”越来越重视,思想意识也有了极大提高,开始以有“星”为荣,创“星”争“星”,村民们都成了“追星族”,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引领农村新风尚
潘衍辉是仙塘镇红光村的村民,虽然今年已56 岁,但他却不想闲着。热心的他经常不求回报地帮助邻居,谁家孩子生病了他都会开车把他们送到医院,就算是半夜也绝不推迟。久而久之,邻里之间和睦有爱,从未发生过吵架之类的矛盾。获得“十星级文明户”后,潘衍辉觉得自己的行为更有意义,责任也更大了。
像潘衍辉这样的“十星级文明户”在仙塘镇还有很多。随着该镇生活环境、村民生活得到改善,村民的勤劳致富意识、邻里团结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等均得到增强,篮球、象棋、广场舞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地开展起来,“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逐渐没有市场,农村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在仙塘正逐步形成。
本报记者 谢素婵 通讯员 张党生
上一篇:东源使用科技手段帮助矫正人员改过
下一篇:东源推进 “三个50”工程成效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