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湖现桃花水母 正是观赏好时机
前日,记者接到万绿湖景区工作人员报料,称景区龙凤岛湖面发现大量桃花水母。记者赶往现场看到,一群群肉眼可见的白色桃花水母在湖中翩翩起舞,每个桃花水母通体透明,如一元硬币般大小,浮游时一张一合,忽上忽下,煞是好看。据万绿湖景区副总经理邝国辉介绍,龙凤岛曾多次发现桃花水母,但像这次如此之多还是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大规模迁徙,也有可能和水流、气温有关,究竟是什么原因还有待考究。据了解,桃花水母的出现周期很短,一般为一个星期左右,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观看。
有关专家表示,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万绿湖的水域里出现桃花水母,表明了万绿湖的水质始终保持着一流标准。
桃花水母百科
桃花水母(学名:Craspedacusta)是一属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已记录11种。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周期由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阶段组成。栖于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 jellyfish)。直径约2厘米,钟形身体的边缘有数百根短触手。有世代交替。螅形体高约2公釐,无触手,借出芽方式产生水母体。为世界级濒危物种,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除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势桃花水母两种外,其余9种中国均产。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的一个物种,其地位丝毫不逊于大熊猫。桃花水母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形成记录着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其特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和了解物种的遗传、进化提供了条件。
栖息环境
桃花水母的生活史为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而成,螅状体(水母的“童年”)对环境要求极低,而一旦分离出水母则对环境和水质要求很高。环境适应时,螅状体便自然分离出水母;环境不利时,螅状体便长期吸附于水下或岩石缝中世代生存下去。桃花水母产于淡水中,居住人工湖,池塘、湖泊和河流。对水环境的要求极高,适宜其生存的水域必须无毒无害、洁净,且多呈酸性。测出PH值为6.4。这一微酸水环境最适宜水母生长。
本报记者 陈仕平 见习记者 朱冀 摄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