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高莞镇数村灌溉渠道"梗塞" 农田"喊渴"变荒地
看着田里的地出现龟裂,村民很担心今年收成。
阳春三月,本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但自立春以来,我市日照偏多、降雨量较往年减少许多,“旱春头”的迹象日趋明显。连平县高莞镇西南村村民眼看春耕的秧苗长高,稻田却龟裂,无水拌田,心急如焚,在期盼雨水到来的同时,他们无奈地将部分农田改种花生、黄豆等各种较为抗旱的农作物。
昨日上午,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原本西南村等几个村灌溉用的排水渠道,如今出现不同程度“梗塞”,周边农田直“喊渴”。村民希望,当地政府能尽快帮忙解决该问题,让他们早日恢复春耕。
农田“喊渴” 村民盼天赐甘露
西南村距离连平县高莞镇两公里左右,是当地一个纯农业村,大部分村民靠种植水田、花生等获得经济来源。昨日上午9 时许,在当地村民余春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西南村瓦窑小组所在的农田。眼下正是插秧的季节,但是记者却并没见到春耕繁忙景象,村道两边的许多稻田出现撂荒,多亩稻田无水可拌,田地里不少地方已经干裂“开口”,几乎成了旱地。而农田两侧,平日里用于蓄水的田沟也几乎干枯,上面长满野草。此时,许多农民培育的秧苗,只得严严密密封盖在尼龙薄膜里,等着雨水的到来。
缺水灌溉在当地并非第一次,村民余春强几年前种植有五六亩水田,因为缺水灌溉,他们一家人种植的水田也只剩下两亩。而去年底,他家播种在旱地的秧苗已经有十几二十公分高,但因为没有水,他不敢将全部秧苗进行插秧。此前已经插秧的农田,也正是因为无水灌溉,禾苗已经出现枯萎。无奈之下,余春强只能取来抽水机,将附近水塘的水抽过来灌溉。“五六年前就买了抽水机,不抽水禾苗就都死掉了。”余春强说。
近水源地不愁无水 远离水源地田地变荒地
有同样遭遇的不仅仅是余春强一家人,同村的大多数村民以及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都面临无水灌溉农田的问题。村民们告诉记者,其实,在距离水田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坡上有一座水库,该水库在1968 年前后建成,水库建成后设置有东西走向的引水渠,通过该引水渠可以将水引至分渠给农作物灌溉。
村民们说,水渠刚做成的时候,镇上的几个村庄农田灌溉基本能够满足,未出现断水现象,直至生产队解散、农田分到户后,水渠缺少统一管理和清理,加上上游将淤泥、水草冲刷至下游,造成水流缓慢,导致从水库流往灌溉水渠的水量一年比一年少。“只有河西村和高陂村才有水种田。”村民余先生告诉记者,因为灌溉成问题,西南村部分村民曾到高陂村水渠取水灌溉,两村村民为此还产生过矛盾。
采访中,记者遇到58 岁的村民钟女士,她正在农田里忙活,将部分无水可拌的稻田改为种植花生,“去年回家种田,许多地方都缺水灌溉稻田,到了我们这边就更加没有水了。”钟女士说,无奈之下她只能把部分水田改种花生。有部分村民甚至选择在夜间找来抽水机引水,而部分村民则已在几年前就放弃耕作。
生怕农田再也种不了 农民盼尽快解决问题
据了解,西南村所处小盆地,生活有350 多户村民,共1800 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耕作。数年来出现灌溉水荒,村民们忧心忡忡,因为村里大部分田地荒芜了,有些甚至还长满了野草。余春强说,2012 年6 月份,该村旱情严重,他曾向高莞镇水利所求助,水利所得知情况后拨款1500 元,帮助该村开挖了一条一公里左右的小水渠,但现在水渠也无法发挥灌溉功能。如今西南村村民最希望的是,政府部门能够尽快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避免明年再次出现春耕难问题。
高莞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莞水库水容量约300 万立方米,建成已久,连接水库引水到全镇各村灌溉20 多公里,但由于年久失修,泥土堵住水流方向,加上修复工程量大,缺乏资金,对于村民所反映的问题镇政府也十分为难。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镇政府已派人到水库附近先开挖小水渠引水供村民春耕,接下来将为该村争取水利部门相关项目,早日进行灌溉水渠修复工作。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