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宣传教育报道 > 阅读新闻

构建系统向善文化,筑牢校园反邪防线

摘要:邪教本性为“恶”,向善文化倡“善”。本文剖析了邪教的潜在危害,论述了校园“向善文化”存在的必要性,论证了构建“向善文化”体系,要从“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校园文化、课室环境、教师和家长合力”这五方面的向善化来引领学生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营造真善美的校园环境,筑牢校园反邪防线,杜绝入侵源头,从而提高校园反邪教的实效性。

关键词:善、恶、向善文化、向善化

“太平天,邪教现,误社会,谋人财,害人子。”邪教本性为恶,它冒用宗教、气功等名义,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特别是涉世之初的青少年,更是其发展的主要对象。

一、邪教的潜在危害无处不在。

据有关资料显示,无论是美国的“人民圣殿教”、日本的“奥姆真理教”、还是中国的“法轮功”,几乎无一例外对孩子们从“断其亲缘、虐其躯体、控其心智、夺其财物、限其自由”这五方面进行残害。

在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自焚事件中,年仅12岁的小姑娘刘思影活生生被烧死,还有被父亲杀死的徐澈,被母亲掐死的戴楠,这些无一不是法轮功的儿童受害者。法轮功让“小弟子”们拒医拒药,扰乱心智,鼓动他们凭着“九字真言”去参加考试!邪教组织还先后在北京、广州、武汉、遵义等地利用补课名义办少儿班讲课,宣传“六岁以下小孩看‘法轮功’书籍,可开天目,可通过”修炼“”上天入地变神仙“的荒缪学说。

由此可见,邪教组织对青少年的危害无处不在。除了直接传教外,网络上、出境游,随处可见法轮功宣传的影子。有的竟然拉着横幅公然反人类反社会,影响力极坏。

少年儿童懵懂好奇,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如何预防孩子们陷入邪教泥潭,学校作为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知识技能的机构,责无旁贷应该“断其根,切其源”。

二、学校建设向善文化的必要性。

1、向善文化的内涵及存在的价值。

“向善文化”是一种引导人们朝着真善美方向发展,符合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方面发展的文化。它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以“爱人、爱家、爱国”为主要内容的“为人之理”,以“修养品行、立志自强、注重人格、崇尚气节、诚信笃实、知行合体”为主要内容的“省己之道”;更包括当今我们倡导的“合作互助、和谐共生”的发展文化。向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向上的力量”和“向善的力量”,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道德内核。它对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围绕“向善教育”的办学特色,将反邪教活动与向善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突出其导向、渗透的作用,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提供客观基础。其建设立足于校园生活,贴近生活现实,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载体和资源作为教学手段,提供反邪教活动的生活实践平台。

2、向善文化在反邪教中的引领作用。

邪教性本恶。教育的责任是要教人抑恶扬善、引人和谐向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善制恶,便是最佳的应对策略。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向善文化:从老子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到孔子的“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从孟子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到诸葛亮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和教育的辩证法,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为善、向善的道理。将这些灿烂的传统文化传授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懂真知,明是非”,从而自觉辨识法轮功的邪恶。

三、构建校园向善文化,筑牢校园反邪防线。

1、有机结合,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向善化。

学校反邪教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孩子们逐渐形成观察环境、分析问题、确定人生目标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校的规章制度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其教育方针、办学理念以及长久形成的大学精神、校风学风都会对孩子们的认知、心态等方面产生导向作用,相应地对于反邪教活动的目标和整体活动产生影响。

学校领导小组应将德育实践与向善文化有机结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把握清明、端午、中秋、春节这四大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普及,掌握禁毒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纪念日,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策划举办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止美至善”的向上氛围,争取良好反邪成效。

2、落实理念,使教育课程设置向善化。

教育传递文化,用文化陶冶人,用制度塑造人,而“向善”是文化的重要功能。学校要及时而有效地向学生宣传科学精神和进步知识,用知识来武装头脑,信科学、讲科学。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积极打好反邪教的战役。因此,设置向善化的课程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反邪教的思想领域基础。

学校课程应致力打造向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互助精神和理解愿望,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以人为善”、“善莫大焉”的伦理理念,组织开展“明善礼”、“向善礼”、“知善礼”和“成善礼”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他们学会感恩,懂得饮水思源,知晓承担责任。

 3、多管齐下,使校园文化活动向善化。

课余时间是孩子们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合理安排好校园文化活动弥足珍贵。学校可开设羽毛球、篮球、兵乓球、小歌手比赛、插花比赛、文艺汇演、读书活动、科技节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引导师生向善行善,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获得自信”,“创新思维、开启心智”的平台,培养孩子们一定的兴趣爱好。

建议每月评选“文明之星”、“诚实之星”、“劳动之星”、“艺术之星”;学期末评选“善学之星、善美之星、善行之星”,在宣传栏进行张贴,供身边的同学学习和警示自己。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气氛,这样就可以避免邪教组织乘虚而入,腐蚀孩子们单纯的心灵,做到“防患于未然”。

4、因地制宜,使校园课室环境向善化。

好的环境能使人精神愉悦,积极向上。人改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塑造人。校园环境可以在无形中对人的行为有一个价值导向作用。校园内应注重典雅环境的布置。绿树植物、亭台轩榭、名人塑像、阅读天地、标语口号等宜多多益善。

建议校园要有“向真向善”的浮雕、“善形、善果”文化墙这样系列的善文化元素,就可以像无声的语言,发挥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课室要干净整洁,有书香味。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有效地唤起对校园的情感回归,促进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这样便可远离迷信与暴力,增强反邪教的信念教育。从而健康地成长。

5、合作互助,使教师家长合力的向善化。

反邪教工作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家校合作,搭建桥梁,充分发挥合力,达到至善向善的教育成效。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加大广大教师关注问题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家庭这个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重要课堂,努力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和教育策略,营造家庭和谐的守法环境。家校联手,宣礼讲法,引导孩子们远离邪教,切实保障防御工作落到实处。

“邪教根,必除掉,还校园,阳光道。”“向善文化”是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既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现实的需要。系统的校园向善文化能引导学生走向更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校园生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反邪教活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打造向善文化,筑牢反邪防线”,希望校园向善文化能引导青少年遵循善道,远离邪教,在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无忧,茁壮成长”!

据粤正风清网



相关热词搜索:防线 校园 文化


上一篇:“门徒会”邪教组织宣传模式分析
下一篇:广州市花都区民安村 推出反邪教墙绘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