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 阅读新闻

连平忠信新下村办起了“农民夜校” “点亮”村民脱贫致富路

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利用夜晚给农民讲授种养技术,这是“农民夜校”的由来。今年,围绕着党中央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大部署,小小的“农民夜校”在连平县忠信镇新下村应运而生,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推广和提高农业耕作技术、经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再到集中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农民夜校”为新下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更点亮了村民的脱贫致富路。


“农民夜校”颇受村民青睐。

“农民夜校”助力脱贫攻坚

3月28日,天刚刚黑,从板栗种植区回来的吴衍辉急急忙忙扒了几口饭,拿起笔记本,顺着村道拐几个弯,走进村里的“农民夜校”。

这是45岁的吴衍辉第六次去夜校学习。今年一开年,连平县忠信镇新下村办起了“农民夜校”,成立了农民学习技术、了解信息的新课堂。对于身为新下村栗霸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吴衍辉来说,这是一个能带动全村人脱贫致富的信号。所以,夜校一开班,他不管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过来听课。

让许多村民不明白的是,吴衍辉已经是村里的领头雁,曾多次外出学习,为何还要坚持上村里的夜校?每次村民提出疑问时,吴衍辉都会回答:“正因为外出学习,我才知道知识的可贵,村里的夜校能学到种养技术,读懂国家的惠民政策等,夜校的每一堂课都十分接地气,是根据我们村的发展需求制定的,而且,乡亲们坐在一起上课,一起学习知识,分享见解,能让我们村凝成一股绳,共同寻求致富的道路。”新下村开办夜校时,是吴衍辉回乡种植板栗的第10年。国家已经吹响了振兴乡村的号角,吴衍辉信心满满地想带领村民们大干一场。

“我们村有种植板栗的历史,现存最老的板栗树已经有300多年。这几年,在挂钩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经过努力,新下村建立起了板栗、黑蒜等特色产业,村里也在逐渐增收。可是,在板栗和黑蒜等产业的转型调整上,乡亲们由于缺乏经验,也不懂得政策,更不懂得知识和技术,总觉得有力气没地方使,都怕有一天会重返贫困的日子,而‘农民夜校’给我们点亮了一盏指路灯。”吴衍辉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新下村是一个面上贫困村,有3600多人,1600多亩耕地,人口不少,耕地却不多,不但集体经济薄弱,2018年还被定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看到邻近村的扶贫脚步越走越快,新下村村干部和村民羡慕不已,都强烈地希望村里也能脱贫致富。扶贫先扶智,为了增强该村“两委”干部发展能力,也让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新下村的“农民夜校”应运而生。

培养更多脱贫攻坚带头人

在当晚的课上,记者看到,自发前来学习的村民挤满了整个教室,挤不进去的村民还特意拿着小凳子坐在门外认真听着技术员的讲解。而随手翻阅夜校的课程安排,党建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农技知识、脱贫信息、日常知识、文体娱乐等,应有尽有,知识面十分广泛。

连平县农业技术推广忠信站站长吴伟能给村民讲完“水稻病虫害防治”课程,一走下讲台,就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七嘴八舌地咨询平时种植水稻遇到的问题。“靠天吃饭,靠地致富,村民对种养知识、优惠政策的信息获取其实是很迫切的,夜校的培训学习能提高村民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也能增加他们的经济效益。”吴伟能说。

“新下村的‘农民夜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课堂。”忠信镇常务副镇长黄创新说,下一步忠信镇还将在其他村推广“农民夜校”,通过传授农民最急需的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济创收能力,激励农民和干部当好“政策明白人”“致富带头人”“群众贴心人”“稳定责任人”,从而培养更多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勤劳致富的自强人,推动美丽和谐乡村建设。

本报记者 吴文婷 特约记者 谢鑫






上一篇:连平文化馆春季公益培训班开班 8个文化项目可免费学
下一篇:三月三采茶文化节在连平举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