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在风雨最前线的青春力量——记2022年河源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李赵新
3年来,他参加过200多场应急救援活动,从湍急的河水中先后救出2名落水群众,打捞过溺水者的尸体,从洪水中解救出无数的群众。他是李赵新,出生于1999年,年纪轻轻的他已考取了国家应急救援员证、冲锋舟驾驶证、潜水证、无线电操作证、AHA急救证、水底声呐技师证等证件,还是河源江东新区蓝天救援队的创始队员。今年,李赵新被评为2022年“河源好人”与2022年河源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李赵新(左)在为受伤的群众包扎伤口
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众
去年5月12日晚,紫金县突降暴雨,当地岭南水务义容污水处理厂一名员工在出厂巡查时不慎被洪水冲走。在这个紧急关头,李赵新毫不犹豫地跳入湍急的河中,奋力将被洪水冲走的群众救上岸。
据了解,当晚在接到信息后,正在义容镇参加防汛救灾的李赵新迅速和队友赶往现场救援。“我们到达现场时,发现落水者在洪水中紧紧抓住岸边的几根芦苇,虽然还在喊‘救命’,但是声音已经很虚弱了。”李赵新告诉记者。当时该男子已在水中浸泡超过2个小时,救援迫在眉睫,李赵新与队友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就确定了救援方案,随后他把绳子往自己身上一拴,迅速跳入水中往被困者方向游去。由于河里杂草树枝密布,阻碍了前进的方向,第一次救援失败。李赵新与队友重新调整了救援方案,在第二次救援中成功靠近被困者,并用后背托举着男子奋力游上岸,将男子送上救护车。
事后,李赵新救援落水群众的现场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先后被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等多家省市媒体争相报道,人们都称赞他是在洪水中救人的“平民英雄”。
披荆斩棘救出被困老人
去年9月18日,紫金县城一名72岁的老人在独自外出散步时不慎跌落当地千家寨公园一个数十米高的山坡下。李赵新与队员接到信息后连夜奔赴现场救援。
由于救援现场地势陡峭、荆棘丛生,李赵新和队友赶到现场后,循着痕迹进行搜索,手脚并用地扒开杂草藤棘,在手电筒的照射下朝着老人的方向加速前进。李赵新和队友钻进草丛后,发现到处都是荆棘与杂草,下面根本没有路。李赵新和队员只能蹲着身子拉着枝条慢慢往下滑。最后在离山谷三四百米处找到了老人,发现老人满身伤痕,奄奄一息。队员给老人补充少许水分,并把伤口进行了简单的清理与包扎后,陪同老人一起等待担架过来支援。在次日凌晨2时左右,李赵新与其他救援人员抬着担架顺利把被困老人安全救出。
救援时长超2000小时
作为河源江东新区蓝天救援队里水性最好的队员,持有专业潜水资格证的他几乎出现在河源所有与溺水有关的险情中。在所有队员里,李赵新的救援时长是最长的,截至目前已超过2000小时。
对于儿子参加志愿救援的行为,李赵新的妈妈并不是很支持。“我妈妈常说,不需要我去当这个英雄。”李赵新说,每次出危险任务时,他总会对妈妈有所隐瞒,不是把任务说得轻松一点,就是说去干别的事了。虽然亲朋好友不支持,但李赵新有自己的坚持,他热爱户外运动,掌握了很多求生和急救技能,他希望这些技能可以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我只想多做点好事,就这么简单。”
前年7月,河南暴雨牵动人心。在河源长大,祖籍河南的李赵新在新闻上看到家乡的灾情,心里很是不安,于是主动报名参加了抗洪救援队,与队友一起奔赴河南参加当地抗洪救援行动。从郑州到新乡再到卫辉,他和队友在5天4夜的救援行动中,成功营救出281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本报记者 吴心怡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