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华南农业大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我市20家企业签约对接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前日,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活动会在我市灯塔盆地农高区举行。此举旨在加速推进该校专家团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让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河源的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华农智慧,助力河源乡村振兴。记者了解到,此次推进活动会上,我市有20家企业签约对接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
汪国平在查看番茄的生长情况 记者 张涛 摄
农村科技特派员发展到322人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双一流”农业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近年来,该校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产出倍增,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020年9月,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河源分院入驻灯塔盆地农高区,设立了16个河源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分站,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项制改革项目设立了灯塔盆地农高区专业硕士创新班。在分院积极推动下,该校在河源的农村科技特派员数量也从原来的6人发展到322人,充分发挥分院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专家团队和我市乡镇、企业等做好对接服务。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汪国平就是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其中的一员。他在灯塔盆地农高区核心区域种植的番茄糖度8%以上,今年春节期间热销大湾区。其采用的是基质栽培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无土栽培。“糖度一般能达到8%以上,在极端控水的情况下可达12%。”汪国平说,目前培育的“天使之吻”糖度为8%,比普通番茄糖度要高2%,因此更鲜嫩多汁、酸甜可口。
“我们已与深圳一家企业合作,借力投资建设一个苗场,预计能产苗30万株,种植规模将达150亩。”汪国平表示,为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参与种植,已免费提供“天使之吻”番茄苗给周边农户。灯塔盆地农高区优越的环境条件及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培育的优良品种、成熟的种植技术让番茄品质更优良,目前龙川紫市和东源顺天、义合、灯塔等地正积极推广这一品种及配套种植技术。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华南农业大学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聚焦学校优势领域,形成了项目筛选与培育、专利分析与导航、供需对接与展示、政策指引与实施转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成果转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该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价值专利和大额科技成果转化也不断涌现。
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谢青梅希望该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能够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的在河源开展。发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积极作用,做好对河源市技术推广、村镇规划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理布局。致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创新,集聚学校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塑造技术转移及服务品牌,实践科技强农的宗旨,提高全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用性”“针对性”,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河源作为农业大市,生态优良、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广东省农业资源富集地。”河源市灯塔盆地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家洲认为,将高校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河源优良的地理环境相结合,一定能够孵化出更多更具市场潜力的产品。这种科研院所同地方企业相融合发展的模式,正能体现出市科技局拟构建“湾区研发+河源落地转化”创新工作模式。
科技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双向奔赴,未来可期”,李家洲用这八个字评价了这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活动会。他认为,农业如果没有科技的注入是走不远、走不强的。目前,灯塔盆地农高区已搭建好了很好的实验平台,为专家和当地企业搭好桥、铺好路,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河源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灯塔盆地农高区提出,要以灯塔实验室高效运作为重点,建优建强科研平台,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要深化与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推动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实体运营,支持科研机构在农高区设立分院、研究院和实践实验基地,吸引更多技术、产业、人才等更多创新资源向灯塔盆地集聚,推动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木本油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源分中心、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灯塔盆地分中心等3大国家级平台落地建设。
灯塔盆地农高区提出,要推进灯塔实验室实体化运作,强化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的对接,共建共享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东瑞、中兴绿丰、超越、广弘种业等企业长期入驻实验室,有序开展好2个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第一批37个自主立项科研项目,助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复制推广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国鸡品种研发和育种技术、高层楼式生猪养殖技术、油茶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稻稻薯”及小番茄等作物种植栽培技术及美林1-4号等作物新品种,辐射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