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2023年河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本报讯 记者 刘奇峰 日前,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2023年河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2023年河源金融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措施。
根据《方案》,2023年河源全市本外币存款、本外币贷款、证券交易额和保费增速力争分别高于7%、8%、9%和8%,引进1家金融机构。着力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其中为制造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50亿元以上;为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融资50亿元以上;为县域振兴和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提供融资50亿元以上;全年境内上市公司增加1家以上。
《方案》细化了19项重点任务,其中涵盖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制造业当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加大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强县、兴镇、富村;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四大板块,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强化金融要素保障,为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在加快推进河源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方面,河源将建设体系完善、机构健全、市场有力、人才活跃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壮大现有金融机构,力争引进金融机构1家。
在实施“金融+制造”工程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河源将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一园一策、一企一案”精准对接,有力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百亿级水经济产业、先进材料产业、机械与模具产业。加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发挥市级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单笔1500万元以下(含1500万元)的贷款转贷资金服务。
在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支持县域项目建设方面,河源鼓励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为县域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更多长周期、低成本贷款,加快推进水、电、路、气、通信、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施粤东粤西粤北“金融倍增工程”加大对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金融支持方面,河源将全力服务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成立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金融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助力承接产业。
在调动农村金融主力支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面,河源将不断增强“三农”领域金融资源承载力。研究扩大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质押标的范围,推动集体林权抵押融资、承包地经营权担保融资落地实施,稳妥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在积极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河源将推动法人金融机构加快绿色转型,实施“零碳”(低碳)机构网点建设,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建设特色分支机构,建立完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体系。
在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河源将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推动金融机构运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为符合政策要求的“两高”企业降耗升级、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导向的优惠贷款。
在丰富环境权益融资模式挖掘绿美生态经济价值方面,河源将依托碳排放现货市场开发碳金融产品,强化碳市场风险管理。探索开展各类基于碳排放权资产的抵质押、回购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碳基金、碳债券等投融资产品,探索碳租赁、碳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