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 阅读新闻

“鱼跃龙门”唱新曲 大学生爱上连平高莞鲤鱼舞

“一群鲤鱼尾翘翘,鲤鱼游上又游下。九连山下大发展,高莞就是我的家。红金鲤鱼口哇哇,涯来恭祝大齐家……”随着一首朗朗上口的客家山歌,近日,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槎城寻鲤队在“教头”刘日祥的指挥下,有板有眼地排练着。这是记者在连平县高莞镇太平关爱广场见到的一幕。

作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平传统舞蹈鲤鱼舞代表性传承人,刘日祥开心地说,看到这些年轻学子对鲤鱼舞如此痴迷,相信连平传统舞蹈鲤鱼舞会代代相传。


大学生们向刘日祥求教。

传承数百年

据记载,鲤鱼舞是连平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自明崇祯七年(1634)建州以来,流行于连平县忠信、油溪、高莞、大湖等乡(镇),广受村民喜爱。高莞的鲤鱼舞是由刘家第一代传人刘娘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自创而成,在本屋家族中传承发展。

2009年河源市公布的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高莞鲤鱼舞为代表的连平传统舞蹈鲤鱼舞名列其中,刘日祥是连平高莞太平村刘氏家族鲤鱼舞第四代传承人。记者在刘日祥家看到,他家保存的一条最大的“鲤鱼”长2米,最小的“鲤鱼”也长0.8米,表演的“虾”长1.3米。在我市公布的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里,对连平鲤鱼舞有这样的记载:鲤鱼舞演出道具有红鲤鱼17条、小船1只,鲤鱼舞主角为爷孙两人。演出时,爷孙俩撑船起舞,手擎鲤鱼道具的众演员相随起舞。舞时配以《鲤鱼歌》,并以民间八音伴奏,节奏明快,曲韵欢畅,加上锣鼓敲击乐的配合,场面气氛更为热烈。鲤鱼舞富有深厚的含义,表现当地农民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致力于渔业发展,充分抒发了农民渔业生产获得丰收的喜悦情景。

亦庄亦谐鲤鱼舞

刘日祥说,高莞的鲤鱼舞,又稍有不同,其重在亦庄亦谐。高莞鲤鱼舞中,主要有8个角色,即一个渔夫、一艘船、三条鲤鱼、一只虾公、两只纸鼓,纸鼓不动,在锣、鼓、古琴、二胡、箫等的合奏乐曲声中,主角渔夫走着八字队形,作着捕捞的各种动作,同时根据动作唱出滑稽有趣的山歌《鲤嬷歌》等。这山歌可以是两三个人对唱,依据原有曲谱,歌词随机应变,或是现场急就的,或是演出前排练好的,可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也可以宣传农时农活,也可以是逗人发笑的语言,在笑声中,人们也获得了教益。

“纸鼓带头,锣鼓一响鲤鱼出场,头尾两只纸鼓走到场上两边定住。然后拿鲤鱼的人、拿虾公的人、拿轮船的人就绕着两个灯笼绕一个八字队形走,圈完一个八字,锣鼓就停,停了就唱山歌,唱了山歌后渔夫就抓鱼。在这个过程,鲤鱼随时可以活动的,跟跳龙门一样,虾公就这样动四边抖起来,花船就在河边漂水一样一上一下,拿鲤鱼的人就要上下挥动舞动鲤鱼。”刘日祥现场给队员们讲授表演的“绝窍”,鲤鱼舞表演讲究一个“活”字,这“鱼”头会动,尾巴也会动,舞“死鱼”就没有啥意思了。这花船也是如此,要舞得正正当当,可以上下晃动,但绝对不能歪着、斜着。

在排演过程中,槎城寻鲤队队员们舞动着手中的鲤鱼舞道具,悉心牢记鲤鱼舞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脚步、每一节音符,按着传统鲤鱼舞中“原汁原味”的八字队形,歌唱着婉转悠扬的客家山歌。

新老合力翻“新曲”

“刘叔,这个队形可以吗?”“刘叔,这个鱼是这样做的吗?”“刘叔,这个鱼是这样舞吗?”……刘日祥教导队员如何制作鲤鱼灯,参与新版鲤鱼舞的排练,对新版鲤鱼舞进行专业指导。

“从小我就看爷爷编织鲤鱼骨架,我12岁就开始跟着我的爷爷学鲤鱼舞。”刘日祥说,鲤鱼的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骨架是用竹篾及铁丝扎成的,第一步要用竹篾来塑造鲤鱼的整体框架,然后用铁丝连接起来,再将圆竹棒的一头插入鱼腹至鱼背顶端为握棒,而做鲤鱼的竹子选用也是有讲究的,刘日祥说,8月的竹子是最合适的,水分、韧性都很适合用来制作鲤鱼的骨架。队员们根据他的建议更改了新版鲤鱼舞的队形和演唱安排,力求还原传统鲤鱼舞中“原汁原味”的八字队形和客家唱腔,还修改了“鲤鱼抢食”“后生捕鱼”“鲤鱼戏人”等四个部分的队形安排,同时增加了全体合唱鲤鱼歌的部分。

鲤鱼舞动,八方吉祥。鱼灯的手柄,期待一双年轻的手将其拾起。刘日祥说,这个鲤鱼舞要靠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传下去,“他们大学生来学习鲤鱼舞是最好的了,把鲤鱼舞发展下去,传承到万万代,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失。”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邓雨欣 梁芷仪 文/图

 






上一篇:敲响森林法官工作室“第一槌”——连平法院森林法官工作室开展首场巡回审判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