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借力医疗帮扶构建新型诊疗格局 打造县域医共体建设样板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近日,紫金县医共体总医院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紧抓紧密型医疗帮扶机遇,加深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医疗帮扶合作新模式、新路径。由此,通过“学科建设+中心创建+人才培育”三维发力,紫金县构建了“急危重症县域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基层处理”的新型诊疗格局,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可复制样板。
区域辐射效应逐步显现
目前,紫金县医共体总医院完成了专科体系重构,创建呼吸内科、骨科等5个新专科,新增胸外科、血管外科等9个诊疗科目,实现专科设置从“大综合”向“精细化”转型。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填补县域医疗领域空白的新技术60余项,其中河源市首例技术4项,脊柱外科ACDF、UBE等微创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这其中,胸外科成功实施胸腔镜手术年龄跨度达66岁(14-80岁),新生儿气胸救治成功率提升至98%。神经外科开展功能区脑膜瘤切除等显微手术,术后并发症率下降40%。心血管内科实现双腔ICD植入、射频消融等复杂手术常态化开展。
针对紫金县转院率排在前列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塞、严重创伤、消化道出血等病种,紫金县医共体总医院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下,积极进行中心化建设,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等县域医疗中心,实现“一年一中心”建设计划。自四大医疗中心建设至今,紫金县医共体总医院年平均门诊接诊创伤患者近1.4万人次,年平均收治创伤患者逾1900人次,其中严重创伤患者占比约7.9%,提升了全县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减少严重创伤的致残率、致死率。此外,2024年,紫金县域内住院率为81.9%,全省排名27位,与2023年对比,县域内住院率提高了1.2%,区域辐射效应逐步显现。
构建多维传帮带体系
紫金县医共体总医院构建了“师徒结对-团队共育-链式培育”多维传帮带体系,从而实现卫生人才梯队结构动态优化。该院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实施“师带徒”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育计划和业务学习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示范,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针对具体病例给予专业化诊治与指导。到目前为止,帮扶队专家在驻点科室进行业务授课300多次,教学查房、临床查房500多次,全院大授课15次;麻醉团队在竞赛中两次获奖,并培养出首位入围省级复赛选手。
另外,通过“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紫金县医共体总医院建立“驻点+柔性+进修”三维培养机制,将医、技、护、药等专业人员65人送往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修,病理科年诊断能力提升18.7%,实现5946例零误诊。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