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家乡 宣传家乡
——河源籍退休老教授邓均仁身在他乡不忘支持家乡建设
近日,深圳市龙华企业家、慈善总会为柳城中学捐赠了1000套校服;为蓝口镇小学、柳城镇小学、柳城中学共捐赠了12650册图书,累计价值286000元。谈到这次捐赠活动,企业家、嘉宾无不夸赞邓均仁。
担当河源的“宣传员”
今年七十二岁的邓均仁,出生在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0岁方案”专家组教授兼研究员、深圳中老年保健大学文学院院长。
因为他是教授,经常要到外地讲学,但无论走到哪,他都牢记着自己是一个河源人。十多年前,有一次他到海南讲学,自我介绍时说到其是“河源人”,周围的同志都不知道有“河源”这一地方。他说,河源是自己的家,不被人知道是因为宣传不够,从此,他担当起河源的“宣传员”,开始有意识地宣传河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河源的旅游才起步,为了促进河源旅游业发展,他接受了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的邀请担任顾问,充分利用到各地讲学的机会加强对河源的宣传。为让更多人了解河源“万绿湖”,他还在1992年带了一群记者朋友到万绿湖采访,内容皆在记者所属报纸上作了报道,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科苑》杂志的重点位置上作了大篇幅介绍。当年,他还自己出钱租下北京宣武区一块地方作为宣传栏,宣传万绿湖。
1995年,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带上几个杂志社记者再次到了万绿湖,采访了桂山风景区领导,在杂志上全面介绍了桂山,并自费买下400本介绍桂山的杂志送给桂山景区,让景区同志发给外地游客,以扩大宣传。
据统计,他为了宣传河源的旅游,开支了11万多元。他除了宣传河源的旅游外,还积极宣传河源的经济、文化等。
他接到出席我市“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的邀请时,刚好身体不适,家人都劝他在家好好休息。但他说,家乡有这样的好事怎能不去?后来,在其爱人的陪同下到了河源。看到河源发生了大变化,处处彩旗飘扬,他整个人也换发了青春,与其他年轻人一样参加了整个系列活动。
捐稿费支持家乡教育
从学生时期开始, 邓均仁就爱好写作,迄今为止,发表各类题材、形式的文学作品和专著已经有500多万字。不论是学生时期还是参加工作之后,他总是助人为乐。退休后的十多年来,经常用自己的稿费、工资来回报社会,参与各种公益事业。
1978年,他编著了《初中古文翻译》一书,备受学生喜爱,当时的河源教育局征得他的同意,翻印了近万册发给全县中学生,为全县中学生节约了5万多元。
看到河源的喜人变化,邓均仁与爱人情不自禁在河源留影。
在1988年到1995年之间,他还为东源县灯塔中学、连平县的连平中学、河源师范、田家炳中学等10多个学校捐赠了大量图书,并为贫困学生捐款助学。
2007年冬,他拿出自己编著的价值12万多元的一万册学生用书,捐给东源县各乡镇学校贫困生。据了解,自其退休后,他为河源地区一些中小学校图书馆及贫困生捐献各种图书及各公益事业累计50多万元。
去年底,为了加强河源与深圳两地老人的联系,邓均仁出资3000多元,并牵线搭桥带了深圳老年保健大学艺术团到河源慰问演出,受到河源群众的好评。今年5月他回老家,得知东源县柳城镇还有不少困难学生,有的连校服也买不起。回到深圳后,他主动拿出10万元书款献给东源,同时不顾天气炎热,年事已高,频繁接触一些慈善组织和企业家,把东源的学生困难情况告知他们。在邓均仁的精神感动下,企业家们纷纷献出爱心,为柳城中学捐赠了1000套校服,为蓝口镇小学、柳城镇小学、柳城中学共捐赠了12650册图书,并为柳城镇在东源中学就读的14个贫困生解决了从高一到高三的全部学杂费。
奉献爱心大爱无疆
邓均仁是个拥有大爱之人,他不但对自己的家乡关心,对新丰、英德、博罗等地有困难的学生也同样伸出温暖的双手,向困难学校捐献图书,积极协助筹办深圳市残疾人运动会并捐出了3万多元作为活动经费。
今年5月,他因糖尿病发作住进了医院,但他听说许多人在深圳观澜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向汶川灾区捐款,他立即让爱人把原来准备交给医院的1000多元药费全部捐给了灾区。
谢雨望 陈满洪 文/图
上一篇:城中村“起火”消防队鞭长莫及
下一篇:又见假和尚街头骗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