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未成年人犯罪
本报讯(记者谢雨望 通讯员殷水泉)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也日益严重。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2005年到去年底为止,我市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558人,案件呈曲线上升趋势。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据统计,2005年我市有135名未成年人被判刑,2006年有119人,2007年上升到163人,2008年为141人,呈曲线上升趋势,占判决刑事犯罪总数的12%左右,而且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龄化。近年来,不满16岁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为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胆量不足,体力有限,因而为了壮胆,他们往往选择结伙作案,以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我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中级人民法院还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调研。
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资深法官认为,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主要是因为这些未成年人分辨是非、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因为他们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有能力独立做事了。但由于其阅历尚浅、知识面不宽,所以他们又极易受不良分子的引诱和腐蚀而走上歧途。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不到位,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孩子学好学坏就是学校的事了,所以对子女放任自流,疏于教育。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忽视了对其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骄横自私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当他们的个人要求在正常范围内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可能去违法犯罪。还有的家庭不和睦,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色情、暴力等不良文化也在日益侵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加上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贪污腐化等现象,也无形中给未成年人树立了不良榜样,极易引诱青少年犯罪,。如未成年人黄某在电子游戏室认识了黄甲某,后来黄某得知黄甲某家很有钱。为了诈钱,黄某把黄甲某骗到山上,将其绑在树上打死,然后向黄甲某父母勒索了8万元。结果黄某被判处无期徒刑。
法律意识淡薄、分辨能力差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政法界多数人认为,加强法律宣传是避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做好未成年人的挽救工作仅靠某一个部门是不行的,需要学校、家庭、公安、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合力,建立起一个宣传、监管、教育的网络,净化教育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上一篇:美秋
下一篇:法制教育要形式多样——法制副校长赖国标谈法制教育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