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诈骗花样翻新 有人被骗两万 仿真声音让你不设防
核心提示
“朋友”打来电话借钱,号码一致,声音也一样,杜先生毫不犹豫就将一万元汇了过去,事后却发现被骗了。从去年5月开始,有人冒用郭先生的手机号码,向他的朋友骗钱,并且电话里对方的声音跟郭先生的声音“ 一模一样”,至今已有5 位郭先生的朋友中招,先后被骗两万余元。
朋友中招被骗一万元
家住河源的郭先生常年在深圳龙岗做生意,与同在龙岗做生意的杜先生有过几次比较好的合作, 相互之间非常信赖。杜先生说,去年6 月,他接到一个电话,来电显示是郭先生的手机号码,对方在电话里说他欠别人两万元货款急需偿还,但他现在在广州办事,不便还款, 请杜先生先帮忙垫付,等他回深圳后再把钱还给杜先生。杜先生说,当时电话里对方的声音跟平日郭先生打电话的声音非常相似,他没有听出半点异样,就按照要求汇了一万元到对方指定的账户上。
杜先生说,按照之前他与郭先生合作的惯例,双方会主动将所欠的钱还给对方。所以这一万元钱汇过去后他就再没管了。直到今年春节,杜先生的妻子提起了这件事,他才想了起来,就委婉地向郭先生提起。郭先生听到杜先生提到借钱的事,非常吃惊,还以为是他在开玩笑,非常肯定地说,我没跟你借过钱啊。杜先生拿出了汇款的单子,并把当时的经过详细告诉了郭先生。郭先生听了之后更是一脸惊愕。这时两人才弄明白,这一万元钱被骗了。两人随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多位朋友中招被骗
来电号码跟他的号码一致,并且声音也跟他的声音一样,郭先生想不明白。更让他想不明白的是,这之后,又有四位朋友中招。
郭先生说,从去年6 月到现在,另有四位朋友被骗共一万余元,骗子的手法与第一次如出一辙。
郭先生告诉记者,被骗的这几位朋友都跟他关系很好,相互之间非常信任,朋友接到这样的借款电话,都不好拒绝,因此一骗就灵。郭先生说,今年3 月,他一位深圳朋友来河源旅游,和他一块去万绿湖钓鱼,钓鱼的时候他朋友就接到了类似的电话,对方以郭先生的语气,用同样的手法要求他汇款一万元过去,恰好郭先生在旁边,揭穿了这个骗局。当时他的朋友就感叹,要不是郭先生就在身旁,他肯定上当了。
老是有朋友被骗,郭先生对此非常烦恼。他说,从今年5 月开始, 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专门打电话给每一位亲朋好友以及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提醒他们不要上当受骗。郭先生说,他还打算更换手机号码,但考虑到此举将给银行、保险等一系列账户的处理带来不便,因此就没有换号。
怀疑手机被窃听
郭先生说,去年5 月份,他在深圳龙岗的办公室电脑主机被盗,主机里有一份备份的通讯录,通讯录里主要是生意上的伙伴和朋友的电话。郭先生猜测,骗子可能是从这里入手的。
那“克隆”的声音又是怎么回事呢?郭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经多方打听后才知道,对方可能利用了某种软件合成了他的声音。郭先生说,据他了解,要达到这种效果,前提是对方必须要拥有一段他说话的原声。那这段原声是怎么弄到的呢?
据郭先生介绍,被盗的电脑里没有他大学同学的号码。但是去年12 月份,他的母校校庆期间,他和同学聚会后,许多同学就陆续接到了类似的诈骗电话,对方扮作郭先生,以同学的身份借钱。幸而同学比较谨慎,没有中招。郭先生怀疑他的手机被窃听,通话记录被对方掌握了。 “要不是骗子窃听我的手机通话,他们怎么知道谁是我的同学,谁是我的生意伙伴啊?他们是怎么弄到我的原声的呢?”
声音仿真难度不小
通过一些软件、设备,骗子真能做出与郭先生一模一样的声音?记者就此采访了通信领域的相关专家。
兰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硕士生导师告诉记者,这一做法在理论上可行,但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和设备。她说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类似的设备或者软件。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老师朱文元也持相同的观点。朱老师说,要“克隆”他人的声音,首先需要准备一段当事人本人的原声,然后通过相应的设备和软件分析出这段原声的特征,最后计入数据库,就能得到与原声相像的声音。朱老师说,要达到这种效果,不仅需要复杂的软件和设备,还要求制作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成本不低。本报记者 程癸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