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世卫三保”在河源推销遭到质疑 药监部门已介入调查

核心提示

      “能治心脑血管疾病,还能提高免疫力”,一种名为“世卫三保”的保健品登陆河源,销售人员通过开讲座甚至登门造访等方式,向老年人推销这种保健品。而据记者了解,其涉嫌违规销售和虚假宣传。药监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价格昂贵的保健品

      前日,本报接到市民王先生报料,有人到他家推销一种名为 “世卫三保”的保健品,这种保健品价格昂贵,一个疗程上万元,他母亲正准备购买,但他担心会上当受骗。

      在王先生家里,记者见到了三箱“世卫三保”(为了促销,销售人员提前将这种产品放在他家里)。所谓三保,是指三种不同类型的保健品—— 保健茶、胶囊和保健贴。三种包装上均注明:“提高免疫力,对心脑血管有独特疗效。”三种保健品各一箱,三箱标价共16000 元。按照销售人员的宣传,这种保健品的治疗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位的全球唯一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案”。

开讲座忽悠老年人

      王先生的母亲李阿姨患有二期高血压,脑血管一直不好。李阿姨说,她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改善脑血管,减少服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按照“世卫三保”销售人员的宣传,这种保健品恰好有这个功能。

      据李阿姨介绍,9 月底,她就接到电话,向她介绍这种产品。国庆期间,“世卫三保”的销售人员就赶到了河源。10 月6 日和8 日,他们召集了50 多位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市内某酒店举办讲座。

      自称是国际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心(简称CICT)的专家向老人们介绍说,“世卫三保”用秦岭深处药材基地的名贵药材制成,属于纯中药,采用“351 复原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疗效,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4 日晚,一位销售人员还带着三箱产品到李阿姨家,上门促销。

      “世卫三保”销售方是怎么知道这些老年人的联系方式的?据李阿姨介绍,去年她和许多老人买保健品时加入了一个名为 “中国老年人保健协会”的组织,并留下了电话和住址。“世卫三保”销售人员就是通过这个取得了他们的联系方式。

市民质疑其真假

      价格昂贵,功能强大,“世卫三保”也引起部分市民质疑。

      王先生的母亲就打算花钱买下一个疗程的“ 世卫三保”,但被他劝阻了。王先生说, 他在网上搜索了相关资料, 发现“ 世卫三保” 的宣传有几个疑点: 一是其宣传保健食品有治病的功效, 违反了相关管理规定; 二是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医学难题, 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老城区的廖阿姨也参加了 “世卫三保”销售人员举办的讲座。但她对此也表示怀疑。廖阿姨说,去年她就参加了一个类似的讲座,然后花费三千多元购买了一种保健品,没吃到一半就扔了。“一点效果都没有。”廖阿姨说。

经调查产品批号是假的

      宣传资料显示,“ 世卫三保”由国际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心与西部植物化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由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制造。

      上述机构是否真的存在,记者尚无法求证。但记者发现,“世卫三保”包装上注明的保健食品批号是套用别人的。

      “世卫三保”包装盒上的批号是“国食健字G20080556”和国食健字“G20080393”。记者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显示,这两个批号分别对应的是“雪绒花牌银竹胶囊”和“ 青霞牌青霞胶囊”,生产厂家为陕西省西安南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其销售人员的宣传和包装盒上的标注完全不一样。

涉嫌违规销售和虚假宣传

      前日,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药监局)。市药监局稽查分局局长陈晓鸿表示,“世卫三保”这种行为涉嫌违规销售和虚假宣传。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保健食品的销售需要报药监局批准备案;保健食品的宣传中, 不能够使用“ 治疗”、 “疗效”等词语。

      陈晓鸿说,“世卫三保”销售人员此行,利用了国庆长假部门放假休息的时机钻空子。昨日,市药监局稽查分局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处理,以保护市民权益。陈晓鸿还提醒广大市民,选购保健品要谨慎,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心脑血管病专家、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悠权。王医生说,正规的保健食品确实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代替药物。听说“世卫三保”一个疗程需要花费一万多元,王医生非常惊讶。他说,保健食品的作用有限,不能根本改善心脑血管患者的病情,上万元的花费非常不值。本报记者 程癸键 文/图

 更多精彩请登录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29067&extra=page%3D1






上一篇:矿泉水要标溴酸盐含量 市面所售矿泉水多数未标明
下一篇:本报报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药监部门调查“世卫三保”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