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网友称河源旅游业发展当前遇瓶颈 应让文化与旅游结合

      国庆长假已经结束近一周了,但网友们借这个长假,对河源旅游的思考还没有结束。近期的河源各大论坛上,出现了一些分析、探讨河源旅游的帖子,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网友  “微言网上飞”的《河源旅游期待着野百合的春天——09 黄金周旅游随感》就是其中一篇力作。在3000 多字的文章里,作者通过观察,指出河源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并提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打破这一瓶颈的唯一方法。该帖被网络论坛评为“精华之作”并置顶,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河源旅游的隐忧

      在文章里,网友“微言网上飞”说,据他了解,黄金周期间河源大多数酒店没有出现预期的火爆场面,四星以上酒店平均入住率仅为80%,三星以下境况更差,令业界很多人大跌眼镜。虽然有诸多客观原因,但这充分反映出河源旅游的硬伤,甚至是致命伤,那就是河源旅游文化品位不高,文化承载力不足。他进而指出,河源旅游发展已有十余年,目前好像陷入了一个发展瓶颈,比如景点不合理,缺乏参与性和娱乐性,建设档次偏低;景区的劣质化、低档化、同质化等等。

      “微言网上飞”分析说,河源的旅游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大手笔,最重要的是缺乏文化因子的注入。“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只有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旅游行业才更具有生命力。” “微言网上飞”指出,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特别是未来的旅游方向都是伴随着文化去延伸的,游客的文化品位在不断提高,深度游、长假游、休闲游、自助游在兴起,那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低档旅游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来河源的游客大多数都是珠三角的游客,他们的消费能力不低,是属于“不差钱”的群体,但是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消费却很难,没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旅游项目他们是不会动心的。

      他还详细列举了云南丽江、桂林阳朔、武汉吉庆街等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成功案例,并充满信心地说,河源依托珠三角的后花园这一独特优势,有理由、有底气、有能力开发出符合河源定位的旅游文化品牌。

网友的高见

      河源旅游业在不断进步,近期好事不断,如万绿湖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即将竣工,五条市政主干道同时动工,世客会将带来新的一轮旅游热潮等。这些都是好消息,但是我们要大发展,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微言网上飞”在文章里说,河源旅游要力求质的飞跃,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向,要有一个全民的意识,建立一个河源旅游系统工程,包括交通、餐饮、宣传、旅游设施、科学管理制度等。

      基于上述分析,网友“微言网上飞”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写道,河源应该跳出河源、甚至是广东这个框框,要有大手笔、大规划、准确的定位。当务之急就是, 广纳良言,聘请大师,特别是要让世界级的大师去包装河源旅游。其次,要吸引国内外重要的旅游巨头投资河源旅游大项目,一定要有魄力和眼光,舍得花规划费和包装费,出几个金点子、精品工程。重点开发有关生态文化、健康娱乐、度假休闲、会务和商务型旅游产品,以及独具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现水文化、生态文化,再融入客家文化,建设一条广东境内最具特色的旅游街区。

      帖子结尾,“微言网上飞”充满诗意地说:“我一直认为河源像一朵野百合,有点姿色,但还不动人,缺乏阳光和露水的滋润,期待河源这朵野百合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网友跟帖支持

      网友“纯子”说,文中提到的“文化名片”自己颇有同感。阳朔西街、大理洋人街、北京胡同,那种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在游人脑中挥之不去,于是便有了魂牵梦绕,故地重游,这就是特色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说是它的 “魂”。为什么温泉项目会相对火爆呢?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网友“阿狼”跟帖说,楼主一语点中河源旅游死穴:一缺整体规划,二缺文化包装,三缺像长隆欢乐世界那样的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河源需要挖掘和发扬的就是客家文化,河源旅游产品缺少的就是客家文化的包装和客家文化产业化。不是跟游客谈文化,而是将文化包装后的旅游优质产品展现在游客面前。本报记者 程癸键

    更多精彩请登录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28858&highlight=%BA%EC%C9%AB%C2%C3%D3%CE






上一篇:黑色世界有精彩生活
下一篇:小车路口乱停让人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