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垃圾困局
2010年6月5日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即“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我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此刻,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按照现在世界人口估算,每人每年产生300公斤垃圾,60年的垃圾如果全部放在赤道上,可堆成高5—10米、宽1公里的巨大垃圾墙。这就等于在整个地壳的岩石圈和水圈外又镶上了一个垃圾圈,它已经开始围困全球的陆地和海洋,污染全球的环境。”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站在全球生态危机的高度,剖析垃圾困局。
太平洋上的第八大洲
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出发,经夏威夷群岛,延伸至日本的广阔水域上,出现巨大的“绿色岛屿”。“这不是岛屿,而是垃圾带。”赵章元说,“这里正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场。”这个巨大的垃圾集中地,横跨北太平洋,逐渐形成一座“垃圾大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块”,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洲”。
这块“垃圾陆地”80%为塑料垃圾。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一水域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330万件大大小小的垃圾。按目前发展速度,估计10年后其面积还将会增长10倍。这些塑料品平均寿命超过300年,很难自然分解。
陆地上的垃圾毒瘤
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海洋尚且如此,人口集中的陆地就更可想而知了。垃圾填埋形成的地壳表面垃圾圈,正在围困全球。
全球最大的城市垃圾堆——纽约Fresh Kill垃圾堆已堆放60年,高耸入云,达到154米,高出自由女神像一半,每天流出百万加仑的污水。
2008年1月,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垃圾危机,堆积如山的垃圾无处掩埋,气愤的民众干脆放火焚烧垃圾,从而引发社会骚动。
“以前很不起眼的垃圾问题,今天会演变成这么大的政治问题。垃圾逐渐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灾难,人类终究面临着被垃圾埋葬的危险!”赵章元说。
中国沉重的垃圾包袱
据统计,我国668个城市中垃圾年产量达到1.2亿吨,而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已经占到全世界年产垃圾的1/4以上。全国现存的垃圾填埋场占地5.4亿平方米,并且仍在以每年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扩展。
但城市垃圾处理的能力却没有跟上垃圾增长的速度。以北京为例,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地490处,其中大型垃圾卫生填埋场4座,中型垃圾填埋场3座,已封场104处,累积填埋量3206万吨,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已接近饱和。
人类长期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有近1/4的资源消耗都变成了垃圾和废弃物,散布在环境中,污染着环境。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的排放增多,使环境温度升高,洪涝干旱灾害频发,都在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恶化。
主宰人类命运的最终还是人类自己,是人类自己的行动和智慧。
上一篇:小幽默(289期)
下一篇:英国人的绿色生活理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