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
龙川一中创建于1913年。创建伊始,学校便组织并成立了“川中文学社”,出版刊物《川中学生》,后更刊名为《雷雨》。龙川解放后,文学社刊物改名为《新川中》,直至“文革”后(1984年),为继承一中优良的文学创作的传统,在彭思翅老校长和谢锦坤副校长的亲自倡导下,又组织成立了“川流文学社”,刊名为《川流》。2007年,杨日华校长倡导《川流》创新改版,构建展示川流文学的多元化平台,创建了川流网站,并于这一年参加了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广东省中学生文学社团交流评选活动,被评为“2007年广东省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2008年,该校选送《川流》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校内报刊评选”活动,并荣获了“全国中小学生优秀校内报刊一等奖”。
已走过97年风风雨雨的川流文学社,曾涌现出萧殷(原名郑文生)、谢逢松等知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在前人辉煌的照映下,近年来,文学社的同学们秉承传统,领略文艺海洋的情韵,在艺海拾到了自己的贝壳。2007年,06届文学社社长刘予泽及八位文学社成员参加“叶圣陶”杯全国征文比赛,刘予泽的《白羊林》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杨宗惠等三位同学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学校被授予“组织奖”的锦旗一面。2009年,叶炜炜等七位同学参加河源市现场作文比赛,其中,叶炜炜同学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河源市参加了09年广东省现场作文比赛,获得三等奖。
令人可喜的是和社员们都善于体察生活中的小事,去发现写作的真谛,他们敢拿笔杆子,敢圆作家梦,敢于在文艺海洋的波浪中,追逐属于自己的浪花朵朵。
已走过97年风风雨雨的川流文学社,曾涌现出萧殷(原名郑文生)、谢逢松等知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在前人辉煌的照映下,近年来,文学社的同学们秉承传统,领略文艺海洋的情韵,在艺海拾到了自己的贝壳。2007年,06届文学社社长刘予泽及八位文学社成员参加“叶圣陶”杯全国征文比赛,刘予泽的《白羊林》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杨宗惠等三位同学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学校被授予“组织奖”的锦旗一面。2009年,叶炜炜等七位同学参加河源市现场作文比赛,其中,叶炜炜同学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河源市参加了09年广东省现场作文比赛,获得三等奖。
令人可喜的是和社员们都善于体察生活中的小事,去发现写作的真谛,他们敢拿笔杆子,敢圆作家梦,敢于在文艺海洋的波浪中,追逐属于自己的浪花朵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