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学生外出活动为何遇冷?

学生们到工厂去参观学习,开展实践活动。

    记得10 多年前笔者读中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郊游、参观是很寻常的事,基本上一个学期能有好几次。天气好的周末,班主任带着大家出去玩,野炊啊、郊游啊,甚至到农村干农活之类。学生高兴,班主任乐意,学校支持,家长更是没什么话说 ——带孩子外出锻炼长见识,他们求之不得呢!当然,活动的效果也很好。通过活动,同学们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开拓了眼界,培养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在成长的道路上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曾几何时,学生外出活动的热潮突然一下子从沸点降到了冰点。学校不再乐意组织学生外出;班主任不想再费心劳神;家长也不愿提心吊胆;主管部门更是怕出安全事故。有的地方干脆规定:未经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不得让学生出校活动。校门不再能随意进出,而是铁锁重重。门卫也由年近不惑的人员换成了年富力强的保安乃至武警。学生上学、放学要么家长接送,要么校车接送……学生被放进了一个个安全的铁盒子里,只能睁大眼睛看着车来车往的窗外。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升级?是社会犯罪率的提高?是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还是现在的孩子日益娇贵容易受伤?

安全系数降低是罪魁祸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外出活动首先面临的就是交通安全问题。当今世界上每一分钟都有交通事故发生。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辆机动车后,100 多年来, 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达 3000 多万人。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约60 万人,受伤人数达1000 多万。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因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低,道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车辆类型混杂,行车秩序混乱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更是久高不下。仅2009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 起,造成 67759 人死亡、275125 人受伤。大人都难以幸免,何况孩子!加上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一旦出事,一个家庭的希望就此破灭,让其父母情何以堪!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们宁愿不让孩子参加外出活动。

    其次,社会犯罪率上升。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平衡与不公平。有些人享受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社会边缘化后容易产生走极端、报复社会的冲动。高官富商近不了身便找自我保护能力低下的青少年下手。绑架、抢劫事件时有发生。事情一发生,加上发达的媒体一渲染,家长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游?万一遇到劫匪怎么办?

责任太大校方不敢轻易承担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学校,最大的顾虑源于近年发生的多起学生安全事故。一旦出事,学校、老师就难逃其咎。就算不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人们也会对其兴师问罪。不管是道德还是法律方面,学校都害怕承担这个风险。于是乎,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学生关在学校,本本分分地教学,不敢贸然涉足学生校外能力的拓展。如此一来,导致的后果是升学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创造升学率也成了学校办学的唯一目的。孩子们被隔离在人为的“安全空间”,貌似健康无忧地成长,其实许多免疫能力已经消退丧失。

    多年前,中日孩子联合野外夏令营里中国孩子的柔弱表现刺痛了多少国人的心。大家怀疑:我们的孩子以后能挑起民族的大梁吗?但是这又岂能怪我们的孩子。孩子就像树苗,你将其放在温室,必然长不成参天大树。一味读书的中国孩子比不过大冬天还在操场集体洗冷水澡的日本孩子很正常。这是创造如此成长环境的国内学校之过。

学校难以言说的苦衷

    学校很委屈。校园外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学校为了减少孩子的成长风险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却又容易让学生变得更经不起风险。是一个恶性循环。龙川一位校长说,如果外面的社会安全,学校当然愿意让孩子出去见识,学校也怕把学生关在学校憋坏了。但是现在交通状况和治安状况都不理想,怎能拿孩子的人生安全换他们一时的快乐呢?再加上现在的收费问题非常敏感,要外出,就要经费,就要向学生收钱,收多了说你乱收费,不收钱,又能搞什么活动呢?

    平心而论,我们也要理解校方的难处。但是学生始终是要融入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你不能让他们到了年龄再自学社会知识,而应该在进社会之前就教会他。这才是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负责的表现。何况,就算学校不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学生就绝对安全了吗?放假的时候学生还不是处于无保护的状态?只是这个时候学生出了事学校不用负责任罢了。试问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知道判断危险情况并安全脱身的?有几个人知道识别好人坏人?更不用说面对歹徒临危不惧、机智周旋乃至传达SOS 信号了。人非生而知之,不先被教导,在真正遇到危险时又如何实现自我保护?

各方不应因噎废食

    当今的社会状况的确比10 年前复杂得多,也危险得多。但一位伟人说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交通状况、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去整治,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与维护。对于同学们来说,遵守交通规则,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多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的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的莫建璋老师说,做好安全措施,不往危险的地方去是她的组织原则。

    至于收费问题,有家长建议活动时叫上家长,一方面家长可见证费用的安排,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增进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向孩子传授一些社会知识,一举多得。当然,在此之前,学校应多教给学生一些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遇到危险大声呼叫请求援助,遇到抢劫交出财物记住歹徒相貌,碰到歹徒沉着冷静见机行事等等,要培养学生的危机处理能力。

    学生活动和学生安全就像跷跷板的两端,它们之间一定存在一个平衡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影响教育的长远大局,避而不谈和坐而论道都不可取。而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真正让学生快乐、健康、全面地成长。

本报见习记者 邓琴琴






上一篇:河实优秀小记者受奖
下一篇:关心未来护你成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