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呼之欲出
本报讯(记者 程癸键)1 月 18 日,本报报道了我市120 急救中心的现状以及困境(详见当日本报A3 版)。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我市将在近期启动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建设,科学指挥、统一调度的市120 急救指挥中心呼之欲出。
缺少经费是主要原因
据市卫生局医政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4 年,该局就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建立我市120 急救指挥系统的请示”,提出了我市 120 急救指挥系统建设分三步实施的方案。2005 年,市编委下发了《关于设立河源市“120”指挥中心和增加市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单位级别的批复》,将市“120”指挥中心定为市卫生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人员编制3 名。主要承担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全市的日常和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工作,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以及急救抢险人员的培训和全市医院急救资料的收集、上报等职能。
据介绍,因为定编人员较少,无法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加上相关建设经费没有落实,至今我市120 急救指挥中心仍没有正式组建。 120 急救电话仍挂靠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影响了我市医疗急救统一指挥、调度业务的开展。
今年启动建设指挥中心
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已将建设市“120” 急救指挥中心,各县区设立分中心纳入了《河源市2009—2011 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将全市一级以上医院和民营医院纳入急救工作范围,形成紧急医疗救治网络,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医疗急救资源。
市卫生局表示,将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尽快启动我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并争取在今年建成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办公用房。新建成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将采用就近出诊、就近抢救、专科优先、病人自愿的原则,在最近的距离、最短的时间内让突发伤害事故伤员得到较好的救援。
■相关链接深圳做法
2009 年7 月,深圳市120 急救系统升级,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高度现代化的指挥调度系统建成。该系统规模为总席位24 个,可同时满足120 个日常公众急救及突发事件应急要求。
深圳120 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由14 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有线通信子系统、数字录音子系统、呼叫受理调度子系统、急救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医疗救治信息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车载GPS 子系统、移动医疗急救监护子系统、急救分站终端子系统等各个子系统。在该系统下,全市79 个急救分站、110 多台车载GPS 实现一键调度,零秒到位,配置的移动医疗急救监护子系统可以对急救车内患者的急救情况和心电信息等进行全程监护,实现“急救中心”、“事故现场”以及急救医院的紧密配合。
新闻回顾:1月18日,本报相关报道详见:http://www.hynews.org/news/2010/0118/article_8731.html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