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一次河源人的文化自觉 “客家古邑文化书系”日前出版

历时两年完成的“客家古邑文化书系”谭兴孚 摄

    日前,全套11 册的大型书系 “客家研究文丛·客家古邑文化书系”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成为世客会前我市文化界的一大喜事。据了解,该书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系统阐述和整理我市客家文化及风土人情的大型丛书,有学者称其为我市客家古邑文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缘起:客家古邑的文化自觉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这一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市委书记陈建华在书系《总序》中提到编书缘起时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传统的客家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边缘化的考验,一些可凭吊的客家文化遗迹日遭损毁,一些崇尚的客家传统文化习俗日渐式微,挖掘拯救、弘扬传承、开发利用、宣传推介河源客家古邑文化已刻不容缓。同时,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总序》中说,正因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市委市政府顺应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组织编纂了这套书系。

成果:河源客家的文化长卷

    “客家古邑文化书系”包括《客家古邑史要》、《客家古邑探源》、《客家古邑山水》、《客家古邑传说》、《客家古邑民俗》、《客家古邑诗文》、《客家古邑艺韵》、《客家古邑文物》、《客家古邑民居》、《客家古邑方言》和《客家古邑恐龙之乡》等11册,涉及河源的山川形胜、地方传统、人物风华、民俗风情、诗文艺术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河源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风情,既是一幅全面展现出河源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长卷,又是第23届世客会的献礼之作。

    编辑出版“客家古邑文化书系”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刘小华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任主编,并为书系题写了书名。我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去做这套书系,历经两年方才成书面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书系主编吴善平说,这套书系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是一套有内容、有特色、有意义的好书,涉及了河源历史、人文、风情、自然等方方面面,全面反映了河源文化历史人文风光;无论从结构、文字、内容、装祯、艺术性等方面,都是高标准、出精品。

期待:书系发挥最大作用

    为庆祝书系面世,11 月12 日,我市召开了座谈会,该书系各分册的主编、主要作者与会,畅叙书成的欢喜、编撰过程的艰辛与愉悦。书系编委卓佛坤说,书系规模大,质量高,可谓河源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高峰,对推动文化河源建设意义重大。

    吴善平认为,这套书系有助于提升河源文化历史地位,增加河源市民对自己历史人文的了解,提升自豪感;有利于扩大河源知名度和美誉度。吴善平建议,这套书系应赠与我市及县区图书馆和各大中小学校,让丛书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23 届世客会期间,该书系还将作为礼品赠送给部分与会嘉宾。

本报记者 张安定

王雁峰:书乃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008,注定是河源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建市20 周年;这一年“,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品牌新鲜出炉;这一年,第23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申办成功……而文化人王雁峰印象最深的事是,为深入挖掘、整理、加工和提升河源丰厚的文化积淀,全面展示河源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态魅力,市委市政府决定编辑出版“客家古邑文化书系”。

    “这可是建市以来从未有过的一项系统文化工程呀!”王雁峰说,自己作为“客家古邑文化书系”副主编之一,始终以一颗对客家文化的崇敬之心去工作。他说,这套书是河源文化之大成,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既是参与者,更是学习者。在编辑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书系主编吴善平同志的精心组织策划,悉心指导把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书系副主编之一管思燕专注负责的态度,编篡者的认真执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乃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王雁峰说,当端详着书系封面那行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文字时,内心涌动着的情愫一是欣慰,二是自信。

谢晴朗:半年时间没睡过什么好觉

    此书系的最终出版,各参与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客家古邑史要》的编辑之一谢晴朗说,由于床上放满了各种参考资料,他有半年时间都睡在沙发上。

    谢晴朗说,撰写《客家古邑史要》初稿,自己买了很多书:《史记》、《资治通鉴》、《宋史》、《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等,那段时间真是忙得没日没夜,有半年都没有在家里的床上睡过觉,因为床上都摊满了摊开的史书,随时要查找,就睡在沙发上。在河源睡不着,满脑子都是这些要写的东西,思想负担很重。有时太累太累了,就去深圳儿子家,饱饱地睡个大觉。

    “为什么要这么累?这书是要流传的,后代要用的,不是我个人的东西,是代表河源的!”谢晴朗一边给记者看他的手写稿,一边动情地说。为了写这本书的初稿,他甚至学会了用电脑,这对一个已经 56岁的人来说,着实不容易。

本报记者 张安定

延续文脉、彰显文明、传承文化

——读“客家古邑文化书系”有感

    在第23 届世客会在我市隆重召开之际,河源市编纂的“客家古邑文化书系”出版面世了。这一书系古朴典雅、落落大方,让人眼前一亮。

    “客家古邑文化书系”的编纂出版,对于推介河源、认识河源、了解河源,树立“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城市形象,是极为有益的。同时,亦可激发我市人民发现、领悟、感受其中优越的人文优势,关注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客家古邑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根,是本,是命,是源。客家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独特而又无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源市是个纯客家地区,在全国是极为少有的。河源又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河源人去弘扬的文化,都是我们精神动力的源泉,都是非常值得河源人骄傲和引以为荣的事。

    “客家古邑文化书系”的问世,对于河源客家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成为河源乘势而上、率先崛起的动力,永远鼓舞和鞭策着我们去为建设河源的美好家园而奋斗。

河源市文联 巫资发

“客家古邑文化书系”简介

    史要:2220 多年来,河源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坎坷历史长路?留下过怎样的历史足迹?《客家古邑史要》让您知古鉴今。《史要》册,谢晴朗、吴金华、刘路红编,摘取河源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做简要记述,让大家了解客家古邑和河源的近现代历程。

    民居:通过实地深入考察发现,河源客家民居较之梅州地区的客家民居,显得更加个性十足,更具有时代性和地缘特征,明显体现出客家民居由方围到围龙屋的演变历程。《客家古邑民居》充分展示河源客家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民居》册,吴招胜、宋韵琪、谭元亨著,系统论述了河源客家围龙屋的建筑类型和文化内涵,从美学角度进行了剖析。

    文物:河源地上地下分布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涵括古遗址、古村落、古城池以及近现代革命旧址等。《客家古邑文物》册,蒋武生、黄东编,生动地反映了2000 多年前客家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也是河源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自由、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诗文:《客家古邑诗文》册,卓佛坤、吴木编,收秦汉至近现代约300 作者共1000 余首(篇)诗文,有寓居河源的士宦,如卢纶、苏辙等;有土生土长的河源人,如韦昌明、古成之、蓝乔、钟丁先等。入书作品无论艺术性还是思想性,直至今天,仍有不可小视的现实意义。

    民俗:自赵佗南征开埠以来,中原古俗与岭南风俗交融发展,凝聚了不同历史时期民俗文化的遗存,结集了具有浓郁岭南色彩的民俗瑰宝,形成了客家古邑民俗的特异风貌。《客家古邑民俗》册由梁伟光编,将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河源乡风民俗,汇集成册,展现客家先民的点滴遗存。

    方言:客家话和水源音在河源境内呈交错分布的状态。从通行范围和使用人口来看,河源地区客家方言的势力应强于水源音,但即使在水源音为主的源城和东源地区,客家话也基本畅通无阻。《客家古邑方言》册由学者练春招、侯小英、刘立恒著,从语音、词汇、语法等角度,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述河源方言的分布及形成历史等。

    传说:河源有着悠久的客家人文历史,人们在口头上一代一代传颂着很多神奇动人的故事。这些传说内容健康、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既有哲理性,又有幽默感,能加深人们对河源人文景观、传统美德、民俗风情的了解。《客家古邑传说》册由吴敏慧编,把河源人民历来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丰富“口头文字”整理成册,具有浓郁的客家地方特色,反映了河源的地方风情和人文环境。

    艺韵:河源自秦设县以来,中原文明与百越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交融发展,孕育出瑰丽多姿的客家民间艺术,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古邑艺韵》册由陈晓敏编,试图挖掘、继承和弘扬河源客家民间艺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科学的扬弃,来创造和熔铸既有丰富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和生活韵味的新文化。

    探源: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一个颇有特色的民系,河源是纯客家地区,从秦朝古龙川建县始,至今已有2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客家古邑”。《客家古邑探源》,邬观林编,将一些高质量的研究文章汇集成书,作为对“客家古邑探源”的研究资料。

    山水:河源山水之珍、生态之美闻名遐迩,遗憾的是一直找不到一本全面描绘河源山水的书籍。在倡导弘扬河源客家古邑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客家古邑山水》做了有益探索。《山水》册,邹晋开、邹国忠编,辑录当代各地作者描述河源江河、山岳的散文40 余篇,以及诗(包括新诗)词赋若干,描述了东江、万绿湖、鳄湖等河源名胜的风骨与风情。

    恐龙之乡:1996 年3 月,在河源的红色岩层中发现了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以后相继发掘,出土了恐龙骨化石、恐龙足迹化石,越来越多恐龙化石在河源盆地被发现。《客家古邑恐龙之乡》由黄东编,书中内容汇集了河源市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及恐龙脚印化石在发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张安定 整理






上一篇:我市举办世客会 百姓从中得实惠
下一篇:市区公安机关“保亚运、迎世客”集中整治行动成果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