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一口400年幽深古井藏身老巷附近居民希望政府修复老井

    老城县前街有一口古井,据说已有400 年历史。现今,井水仍泉涌不息。昨日,记者前往探访。

老巷深处藏古井

    县前街是一条老巷子,文物古迹不少。问起古井,住在这条街的老人们很热心地为记者指点位置。古井位于县前街42号对面,深藏在两栋民宅间的一堵墙后,如果不是有人指点,路人很难发现它。

    旁边屋子的邓阿婆为记者开了门,露出了一口大麻石砌就的圆井。记者看到,井口直径约1.5 米,井沿高出地面有半米,凑到井口往下瞧了瞧,井深近20 米,由一层层麻石砌成的井壁上,长满了野草,看起来十分幽深。

    井底仍有泉水,并未干涸,只是漂浮着一层杂物,看不清水质如何。

    “这口井有400 多年历史啦。” 一位老人说,古井边曾经有一块石头牌子,上面记载了井的修建历史,但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了。 “我的外婆以前就是看这口井的。” 邓阿婆的话,也证明了这口井的 “老资历”。

希望能恢复原貌

    据附近的老人们介绍,上城有 4 口老井,另3 口分别位于西门口、南门口、上城小学旁边,而县前街的这一口,应该是最古老的。 “我们都叫它‘大石磨井’。”老人们说,30 年前,附近几千口人都是用这口井的水,井水一直很清澈甘甜。直到上世纪80 年代,居民们用上了自来水,这口井才慢慢荒废。

    据老人们回忆,井边曾有一个木制的井架,要打水时,就把桶子扔下去,慢慢摇上来。因为井深,每次只能打半桶水。后来井架毁坏了,就需要两个人一起协力才能把水打上来。“井太深了,一个人的力气不够用。”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李叔说,他去买打水用的麻绳时,需要量12人高的长度。

    几百年来,这口井一直没有干涸,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上城人。居民们对它的感情很深,曾经在井边立了牌位,每逢初一、十五,就会过来祭拜。

    古井荒废后,因为担心有人会掉进井里,曾有人建议把井填了,但邓阿婆不乐意,说要“留着吃水”。后来,大家又在井前砌起了一段墙,把它保护起来。

    “这口井历史久,水又清甜,希望政府能把它清理一下,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临走前,附近的居民们对记者表明了这样的心愿。

    记者在源城区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这口古井尚没有列入文物普查名录。听了记者介绍后,该局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很重视,称将尽快到现场核查。

本报记者 蒋安春 张安定

网友报料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thread-62594-1-2.html






上一篇:注意防寒 下周新一股冷空气杀过来将给槎城带来降温
下一篇:再现先秦风韵喜迎宾客 龙川县佗城镇复古修缮工程完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