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名家操刀雕塑展摄影展奇石展交相辉映 演绎客家文化

工作人员正在为“客家情”摄影作品展布展。

摄影展 美图展现客家风采

    昨日上午,记者在市群艺馆一楼展厅看到, “客家情”摄影作品展展墙中,各地浓郁的客家风情,已是扑面而来。

    这些图片色彩明艳、层次丰富、视角多元,不但十分养眼,还能让观者获取丰富而感性的客家文化知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管思燕介绍说,本次展览将展出图片400多幅,分为5个版块,以图片艺术的形式,全面展示客家的人文历史、风情风光,主要包括世界客属地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的历史遗存、人物风情、民居民俗、山川胜景、城乡风貌、文明成果等,恰似一部客家百科全书。

    “规模很大,面很广,图片质量很好!”正在现场指导布展的管思燕满意地评价。据介绍,这次摄影展主要分为文明之光、围屋名楼、缤纷风情、山魂水魄、盛世辉煌五大版块,各设前置散文化的简要说明。

    《文明之光》部分,展出黄河、华夏人文之祖、南迁印记、家园文物古迹等,展示中华古老文明,追寻客家沧桑历史。

    《围屋名楼》部分,展示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有方围、半围、土楼等。

    《缤纷风情》部分,展出一幅幅风俗纪实而唯美的照片,有婚育、拜祭、生产生活、饮食、民间节庆活动、山歌吟唱、舞台戏曲表演、客家妹风情等,展示客家优秀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

    《山魂水魄》部分,展示客属地区靓丽的山水风光。

    《盛世辉煌》部分,展示客属地区城乡新貌和经济发展成果、文明成果、“客家妹”风采等。

奇石展 奇石展现物华天宝

    在市群艺馆二楼的奇石展厅,河源市赏石文化协会会长张卫斌、秘书长吴茂华等人,指导墙壁喷绘、吊装天花板、安装大灯等,忙得脚打后脑勺。

    “25 日前全部弄完。”张卫斌说,由于质形色俱佳的奇石太多,原定展出500 件,受场地所限,只能从这500件奇石中精益求精地选了300多件展出。

    据介绍,展览将有多种多样的各类奇石呈现给市民及世界客属乡亲,有黄蜡石、黑蜡石、彩蜡石、晶蜡石、金缕石、水冲石、科江石、康禾石、千层石、钨炭金沙矿、莹矿水晶等。而这次展出的河源黄蜡石,不仅皱、瘦、透、漏兼备,且质、色、形、纹兼具,极具观赏价值。

    “河源的河溪纵横,水流湍急,因此,所产蜡石不仅流光溢彩,而且各不相同,足见河源物华天宝。”张卫斌说。

    据了解,色彩丰富多样的河源蜡石广受喜爱,尤其近些年来,河源赏石文化活动发展很快,源城、东源、连平、紫金等县区相继成立了群众性的赏石社团。2008 年成立的河源市赏石文化协会还编辑了《客家古邑奇石集萃》一书,为第23 届世客会献礼。

雕塑展 64个“站立”的图腾

    64 个姓氏,将以一种“站立” 的形式,向观者诠释中国姓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23 届世客会期间,著名雕塑家李廷贵创作的“中华姓氏雕塑群”将在叶绿野美术馆前展出。

    对于河源来说,这个雕塑群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创意灵感,来自龙川县佗城镇的179 个姓氏。对于世客会来说,这个雕塑群同样意义不凡:寻根问祖,一直是历届世客会的初衷,而姓氏,恰是中国文化最本源的“根”。

    李廷贵很清楚这一点。他特意从朋友那里借来一棵龙眼树根,准备安放在雕塑群中。

创意源自佗城179个姓

    2006 年,李廷贵看到一个报道:一个只有4.1 万人口的龙川县佗城镇竟然包含了179 个姓氏,一个仅有2000 多人的佗城村居然有 140 个姓。这让他大为惊讶,决定到佗城去看一看。

    “一踏进佗城,我就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气场。”李廷贵所说的 “气场”,是佗城镇积淀了2200 多年的深厚文化底气,这让他激动不已,灵感泉涌。他决定,要用雕塑的形式来诠释佗城的姓,诠释中国底蕴深厚的姓氏文化。

    用雕塑语言来诠释姓氏文化,该用哪一种载体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李廷贵选择的是汉字,因为汉字具有非凡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最本源的载体之一,特别是甲骨文,每个字都是一幅图画,几乎每个字的发明就是一次艺术上的创意。

    历时3 年,在画了过万张草图后,李廷贵最终完成了179 个姓氏的设计,并且已完成其中80 个姓氏的雕塑制作。

    这些作品,将立体雕塑与平面文字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通过创意制作,不但让平面的、两维的中国汉字“站”了起来,变成立体的、四维的图形,而且经过现代艺术手法加工后,将中国汉字古朴拙趣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廷贵说:“这次在河源展出的是其中的64 个。我要特别突出的是韦昌明在《越王井记》及其他考证史料里记叙的四个龙川最早的姓:赵、韦、官、任。”

激发民族的图形意识

    这179 个姓氏的基本图形,借鉴的均是甲骨文、钟鼎文、篆文、鸟虫文等史前文字。在李廷贵看来,这些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源自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是最有灵气,最有艺术创造力的。

    更特别的是,这些文字,诠释了古人的图腾意识。179 个“站立”的姓,就是179个图腾。

    “中国的图形意识,已经失去了20 多年了。”李廷贵说,图形意味着文化最直接的符号,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图腾,因为人之初首先接受的就是图形教育,而不是文字,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图形,就会渐渐走向衰落。今天,太多的人去关注和追逐西方的文化,却忽略了我们自己文化血脉中这最原始的 “DNA”。

    “大家来看这个雕塑群,可能会看不懂,不认识它们是什么字,但是没关系,只要能从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中国图形的魅力,就够了。”李廷贵说,这种“图形教育”,对小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姓氏是中华血脉之根

    “爱惟心受,客家万里总是情;姓自女生,华夏百家姓有氏。” 在看了李廷贵的作品后,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谭元亨教授发出这样的感慨。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姓名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标志。”李廷贵说,对于任何人来说,姓氏都是与生俱来,并将终身相随。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文脉,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并由此形成了尊祖敬宗、报本返始、寻根问祖等品性与民族认同理念。

    这种“根”的理念,与世客会的精神是契合的。

    “正因为这样,我觉得,能在第23 届世客会、在河源展出这个作品,无论在时间还是地点上,都极有意义。”李廷贵说,“中华姓氏雕塑群”终于回到了它“出生”的 “源点”,来到了一个最适合进行展示的舞台上。

李廷贵设计的“中华姓氏雕塑群”之“包”姓的效果图。

相关新闻

八大乐章演绎1.5万客娘迁徙史

《客娘颂》交响乐将于本月30日晚奏响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 通讯员 刘志常)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张宏光先生创作的《客娘颂》交响乐,将于11 月30 日晚8 时30 分在市体育馆奏响。

    《客娘颂》是以秦朝1.5 万名客娘大迁徙至古龙川为题材而创作的交响组曲。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等记载,南越王赵佗在任县令的6 年期间,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思想、文化、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传播到龙川来,采用 “和辑百越”施政理念,并上书秦始皇,“申请”到1.5 万名未婚女子,到龙川“为士卒衣补”。赵佗治略古龙川,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大融合。

    张宏光根据这一史料进行创作改编,并多次到我市苏家围、万绿湖、佗城等地采风,收集素材,寻找灵感,最终完成了《客娘颂》的创作。

    据了解,《客娘颂》将由深圳交响乐团演奏,深圳市合唱团、河源市音乐家协会合唱团伴唱,共分八大乐章:第一乐章:秦扫六合定岭南;第二乐章:和辑百越一家亲;第三乐章:三秦将士思亲人;第四乐章:客娘依依别故乡;第五乐章:关山重重万里行;第六乐章:欢天喜地迎客娘;第七乐章:扎根岭南播文明;第八乐章:开枝散叶遍全球。

    《客娘颂》将于11 月30 日晚在市体育馆举行的“会旗交接仪式交响乐晚会”上演出。晚会共分上下半场,除了下半场的《客娘颂》演奏,上半场将由河源、梅州以及江西赣州、福建龙岩、广西贺州等客属地区推荐的歌手演唱《客家女》、《过山过坳追太阳》等 8 首客家原创歌曲,此外,还将演唱由邹国忠作词的第23 届世客会主题歌《古邑情深客家亲》。

 






上一篇:药店让利心不诚中山路盼设天桥
下一篇: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检查机动车尾气排放 超标车辆被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