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中的回忆
很多时候,我们忽视的都是那些熟悉的人或事,因为熟悉,所以忽视,越是忽视就越陌生,之后有了距离,之后有了伤感,当你想起它时,那动人的场景已经远离了。
整天匆忙劳碌,辛苦奔波,早已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是怎样来临。我们作茧自缚,从不留意黄叶如花,岁月无情,装点着我们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提到,他爱故乡,更爱故乡那段炊烟。短短的两句诗,包含着的却是无尽的回忆,如春雨般的思念,无法言喻他内心的情感,只能用支离破碎的文字去描述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
这两句诗久久排在我脑子里。我知道这是十分真挚的抒情。炊烟在长空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笔直的薄烟,转眼见它消逝,不禁令人深思,令人油然生起浓厚的回忆。
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的生命曾如枯柴在烈火中燃烧般辉煌。我彳亍着充满稚气的脚步,漫不经心地在潮润的幼林中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微风就能像剪刀一样,把炊烟剪断。
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我还清楚地记得那里的欢笑是怎么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从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又是怎样渲染着蛙和虫唱,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无法回想,我的笔直刚正的生命里,炊烟是怎么被吹散的,如今只剩下淡蓝的天空,赤裸裸地呈现着令人厌恶的单调乏味。
我在烦躁的市井漫步,城市充满了爱与悲哀。在复杂的爱恨之间,大自然远比人类更为感性,即使是瞬间的绚丽绝美,也仍能给人间留下永恒的回忆。
“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尊香炉,紫烟袅袅,清风徐来,青烟摇曳飘升;瀑布眼前挂,千尺直下,何等潇洒!李白把自己悲愤的情思寄托于虚渺的青烟之中,不与世俗争论,放下一切,平静对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幽静旷达,品味青烟那醉人的身姿,超然物外,看淡世间红尘,薄眼看人间是非。风吹烟散,留下无尽的回忆!可见在无比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由此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艺术生命。
炊烟无心,在日暮的黄昏里,它始终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它们看到的是什么?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或者是净白的心灵?在离开薪火之际,或幽静,或默抑,或激昂,直到它完美地完成从母体怀抱中离去。
生命中仅有一次的飞翔,坠入大自然的怀抱是否会增添几分绚丽,抚慰千千万万安睡的同伴?它们在狂风烈日的玩弄下,会不会再一次激燃生命之火,进行永无穷绝的飘升?炊烟绝美。
两句优美的诗句,唤起无尽的思念与回忆。短暂的一生亦然。看着它远去的背影,留下的是生命的舞动。人生的辉煌,正如这炊烟,静静地来,悄悄地去。它与世无争,顽强奋力向上,不畏狂风暴雨,依然要完美地展现自己光辉的一生。虽急逝,却不失华美;虽平淡,却不失风度。它是灵魂之躯,就算是在逝去之际,也会油然生起要为世间贡献的豪情,为惨淡的世间添下光辉的一笔,点亮人们暗淡的眼,成就缠绵的回忆。
(冰儿简评:无疑,该文写得洋洋洒洒,优美而恣意。一缕炊烟,引发作者如此多的想象,但联想自然而又有独到之处,因而读来不觉泛泛,不觉老套。不过,该文主题的内容显得有些多了,一会是淡泊无争,一会是“奋舞的悍勇”,一会是留下回忆…… 一多就容易乱,甚至出现矛盾。如果文章能进一步梳理得简洁些,将主题表达得更简单一些的话,一定会更好。)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