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 评价激励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成立语文学习小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个性,积累丰富的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课标的理念非常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下面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一、掌握要领,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提高教学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教师在组建语文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掌握下列基本操作要领:
一是小组的人数要合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般的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二是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如“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小组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索活动等;“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组长可以轮流做,成绩差的也可以当组长,使他们既锻炼能力,又增强自信,同时又防止成绩好的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
二、设疑激趣,诱发合作研究欲望
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合作,去探求答案。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激发探究兴趣。如笔者教《孔乙己》一文时,开篇就设计了一组有思考价值且饶有趣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
①课文标题为《孔乙己》,但开头三个段落却不写孔乙己。作者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
②为什么要写酒店的格局及两种喝酒的人?
③孔乙己有哪些悲惨遭遇?孔乙己本来身材高大,又能写一手好字,完全可以自食其力,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到如此下场?
④孔乙己的遭遇本应得到众酒客的同情,但文中为什么多处写酒客的“哄笑”?作者、酒客对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像这样一组问题,既充满趣味,又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学生自然就有了合作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通过合作急切去研读课文,探求答案。
三、教给方法,促进合作学习的深入
为了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目的,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指导和技能训练。教师要掌握各个合作小组的情况,在选用小组长时注意选用一些责任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小组长主持开展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他们讨论的焦点、认识的过程、合作的效果等等,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恰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针对具体情况可恰当采用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工具等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或是教给学生一些合作探究的技巧等等。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学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相同的意见,善于吸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向深入,收到实效。
四、评价激励,保持合作探究热情
激励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激发学生合作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使学生保持合作探究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把“小组合作表现”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集体研究的活动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并及时将评价指标向学生公布,让各个小组成员了解本组及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同时每月评出优秀小组若干个,让学生追先进赶先进。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小组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合作探究的热情,进而培养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此外,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如一个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等等及时对学生进行一些积极评价,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欲望,引领他们不断地深入探究。
五、拓展延伸,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现代教育提倡孩子们走出课堂,在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通过实践自我学习。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完全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学习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之后,教师可联系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沙尘暴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破坏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恶果,渗透一些自然科学和环保教学,并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弄清沙尘暴产生的原因,研究对策,写出小文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
这样的延伸,拓展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合作学习,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并善于组织、激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方面,只要教师深入探究,精心设计,有效组织实施,就能收到合作学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4 月
2. 布鲁纳.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 (美)布鲁纳(Bruner,J.)著,邵瑞珍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下一篇:小学数学的口语训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