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 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 “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现如今的清明节合二为一,一是为了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两层寓意。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主要有: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并相传至今。

    插柳。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上一篇:世界十大奇迹(三)中国万里长城
下一篇:陶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