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书香弥漫,让我们沉醉其中

世界读书日读书人的节日

    春满大地、草长莺飞。4 月23 日是个奇妙的日子。这一天,书香将弥漫全球。这一天,是“世界读书日”。 1972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号召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4 月23 日为“ 世界读书日”。选择这一天的灵感来自于这天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和英国“最伟大的喜剧天才”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而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对于所有喜爱阅读的人而言,“世界读书日”不仅是一个盛大而欢腾的节日,也是我们怀念文学及思想大师们的日子。

    犹记得“世界读书日”发布之初时的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老少,无论贫贱,无论疾病或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宣言应如信仰,唤起每个人坚定而持久的阅读热情,停驻在每个人的心中。

温家宝: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书籍的发明和使用是一座巍峨的里程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本书构成了人类向更高阶段攀登的台阶。人类的阅读史几乎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人类的点滴进步和成果都在书籍里记录、传承并发扬光大。

    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们的光荣传统之一就是以读书为尊为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小长辈们就这么教导我们。“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可以明理得道,可以修身养性。陶渊明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历程,赋予了读书极为厚重的神圣性和愉悦性。读书使我们思接千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国家的道统……都在读书中绵延不绝。读书的传统早已沉淀在我们民族性格的深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形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对阅读的酷爱。古人甚至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在那个没有现代各种电子娱乐设施的年代,多少人“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多少古人因此著作等身,名流千古,他们的诗句篇章被世人口口相传。而现在的中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个中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深反思的。

读书必须去功利化、盲从化

    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读书已经被高度功利化了。读书所指代的不是阅读的快乐和求知的满足,而只是应试前的“ 准备”或是为找份工作前的“ 充电”。动辄强调“经济利益”的人们已经不再能普遍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了。

    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厚重生涩的经典文学让他们望而生畏,而一些所谓的“青春文学”却占据着他们宝贵的阅读时光。我们忧心地看到,学生们课余之后钟情的是一些安妮宝贝、小四、落落之类的写手们笔下的那些俊男靓女缠绵模糊的情事。那些主人公要么斜发半遮面地装酷,要么长发盈空地装纯。人物的情绪一下大片大片地忧伤逆流成河,一下一缕缕的往事念念不忘,都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一些出版商们更是追逐利益,把这些书大肆吹捧美化,加以时尚的包装,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在笔者看来,这些潮流文字缺乏营养和独立文格,只能侵蚀孩子们不能明辨是非的纯真心灵,甚至会给学生灌输错误的人生观,最好要慎读。

    读书,要读好书。温总理说过,要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只有那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读书,不要畏难。不要看着那些不轻松的文字就合上书页。那些知识渊博的大儒们,他们写书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雕细琢的。他们呈现给读者的是细工慢活、营养丰富的大餐而不是甜腻速成的快餐,当然要耗费一定的心力去理解和消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好的书才经得起一遍又一遍地读,而且每多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市将建一座新图书馆

    鲁宾斯坦说: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笔者深深认同。近年来,我市狠抓学校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但书店和图书馆的建设方面还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读书需求。今年我市把建设图书馆新馆纳入2011 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之一。新图书馆的用地面积不少于30000 平方米,设计读者座位1000 个,藏书100 万册,将成为我市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公共图书馆网络中心。这是政府在履行培养民众阅读习惯、提高民众阅读率方面的重要目标。此举必将为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促进河源文化发展,提升河源文化品位提供必备条件。届时,广大阅读爱好者都能走进图书馆,手捧一卷书籍、心怀美好理想,从书中获取知识,放松心情,激发灵感,提升人生境界。书籍会给你灵感,给你温暖,给你力量!

本报记者 邓琴琴

    阅读小贴士

    才华横溢的先贤们留下的著作灿若群星,是一个等待我们去挖掘的大宝库。在此推荐几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推荐理由:这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书中展现了主人公追求、执着、拼搏、奉献、对人生的坚定信念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主人公保尔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爱的教育》(意)艾得蒙多·德· 亚米契斯著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书中所蕴涵散发出的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非常强大。书中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值得每个人去感受。

    3、《红楼梦》曹雪芹著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4、《名人传》罗曼·罗兰著推荐理由:古今之立大事业者,不谓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当我们的双脚踏着巨人的足印,我们将被赋予对抗命运的勇气与承受苦难的情怀,对英雄的景仰终会令我们抛弃平庸的躯体而迎来涅槃之后的崇高。

    5、《平凡的世界》路遥著推荐理由:苦难面前,勇气和情感会绚烂绽放。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会眷顾。

    6、《老人与海》(美)海明威著推荐理由:书中的老人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正是作者借老人告诉读者的本书主题。这是一部令人折服的现实主义佳作。

    7、《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8、《追风筝的人》风筝是该作的线索,它体现了许多东西:美丽、真诚、幸福、正直、勇敢、善良、金钱、亲情、爱情等等,你的一生都在追寻它们,找到风筝,你也就到达了你的目的。






上一篇:看谁英文歌唱得棒
下一篇:本报首个县级小记者站挂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