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种花生

    唐代李绅说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一粒花生能收到多少子呢?

    为了找到答案,春日的一个上午,我跟着妈妈到地里种花生。我和妈妈翻过一个小山坡,来到了自家的领地,开始干活。首先是松土,把干硬的泥土翻一翻,便于种子的生长。只见妈妈双手紧握锄头,用力向泥土挥去,一块块干硬的泥土被翻过来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翻起土来。没多久,我就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和妈妈才把两块土地翻完,接着,再把土地整平。这时,妈妈对我说:“土地整平了,我们还要在上面挖一行行浅浅的小坑,再把种子放进去,撒下一层薄薄的泥土,再加点肥料,花生的种子才会更好的生根发芽。”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恍然大悟。

    接着,妈妈教我投放种子。每个土坑放2-3 个种子,按照顺序,不能多也不能少。我手里握着粉嘟嘟的花生米,虽然有些紧张怕放得不太均匀,但妈妈还是一直鼓励我。妈妈的速度很快,不大一会儿,已经挖了许多错落有致的浅坑。后来,我自告奋勇,要和妈妈对换,由我来挖坑。可是我挖出的坑,深浅不一。妈妈说:“要把锄头拿稳,力度要均匀,坑挖得深,种子难发芽;坑挖浅了种子可能会晒死或淹死。”

    柔和的阳光照在身上,平常感觉挺舒服的,此时却令人难受。我还是接回妈妈手中的花生种子,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坑里,撒下一层薄薄的泥土,再添些草灰拌的肥料,心想:种子,种子,快快生根、发芽、长叶,我等待着收获的那一天。

    看着我们亲手播下的种子,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多么希望我们在春天播下的种子,在秋天能有所收获。

指导老师:骆心慧

    简评:小作者以平实的语言、清晰有序的逻辑,描述了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在细节方面,描写到位,其中,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为本文增加了不少光彩,因为这些语言充满科学、哲理。小作者还在写作技巧上下了功夫,比如在文章的开头,小作者就引用了大家熟悉的诗句,设置了悬念。此举又为文章增色不少。






上一篇:我是一棵小小的草
下一篇:如何刻画人物外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