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活用“四字诀”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写下的感想。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 “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 “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 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 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是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上一篇:告别童年
下一篇:感动常在——读《300块肥皂和27块巧克力》有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