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穷——读《穷人》有感
学了课文《穷人》之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讲述了穷人桑娜与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生活困苦,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感人故事。桑娜的家庭条件是如此艰苦: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而就在如此艰苦的家庭条件下,桑娜居然还宁愿自己多受苦多受累,也要收养西蒙家的两个遗孤,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的父母为了自己的自由和享受,竟然抛弃亲生子女,更别提收养别人家的孩子了。可见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缺乏啊!
细细品读,在字里行间,我还感受到了19 世纪的俄国,在沙皇黑暗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虽然桑娜及她的丈夫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早出晚归地工作,但还是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我想:如果桑娜一家生活在现代社会,那他们一定会生活得很富有,很幸福。因为他们是那么勤劳,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那时他们一定会感叹:生活是多么美好、幸福啊!
我不仅敬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还深深敬佩这篇文章的作者——19 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中除了题目有一个“穷”字,其它地方都没再出现“穷”字,也没有一句华丽辞藻,没有半句歌颂式的语言。然而,渔夫一家的贫穷却跃然纸上,故事中的人物身上却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显示了人与人之间淳朴、美好的情感,整篇文章扣人心弦,使人深受感染。
想着想着,我不禁又一次拿起书品读着,那一刻,我怦然心动……
简评:这篇读后感,“读”和“感”没有明显分开。小作者边读边感,而且是全方位去“感”,不但对课文有感,而且对课文的背景有感,甚至对作者的写作技巧有感。这样写,这篇文章就可以堪称《穷人》的赏析,能让读者更全面地感悟《穷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