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重视入学教育促进班级管理

    一年级的孩子,刚升入小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新鲜;对于班主任而言,新的学期,新的班级,新的个体……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将这一盘散沙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健康向上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这是每个班主任需面对的问题。根据我多年的低年级班主任经验,谈谈几点做法:

    一、认识周围的事物,熟悉环境

    首先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让他们基本了解学校的各个场所,如:操场、饮水处、卫生间、校医室、教师办公室、校长室、会议室等等,在哪一层、在什么位置。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熟悉学校,进而喜欢上自己的学校,愿意在其中学习、生活;其次是带他们参观自己的教室,在这其中老师要向学生介绍墙上所有的张贴栏、学习园地等等;最后是带他们参观自己的座位,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有谁……通过这种一层层的认识,帮助孩子们逐步熟悉环境。还有一个环境,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要让他们熟悉将要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的伙伴。老师要让孩子们每人都站起来声音响亮地介绍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介绍,而是一种宣告,告诉大家,我从现在开始就是河源市第三小学一(8) 班的学生了。因此每一个学生站起来时,老师都要用和蔼的眼神注视着他,用肯定的语言表扬他,给每一个孩子美好的开始。

    二、认识基本的课堂要求,规范行为

    孩子们从熟悉的幼儿园来到学校,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个陌生的环境,而又要长期生活学习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只有新奇,对其他的孩子们也一概不知。老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像幼儿园阿姨那样,亲切、和蔼才能最快拉近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有一个心理过渡期,更快接受你,融入新环境;其次就是要传授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包括坐立行走、捧书放书、举手、发言。孩子既然到年龄上学了,就说明他已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老师的每一项训练都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训练“坐”时,老师应对孩子们说:“坐姿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你像解放军叔叔一样挺拔,也可以让你像小老头一样驼背,谁想像解放军叔叔一样挺拔?好,跟老师一起坐。双脚平放在地,与肩同宽,身体挺直,两臂打开,自然平放在桌子上。这样女孩会越来越漂亮,男孩会越来越潇洒。老师要看谁的姿势最漂亮。”老师用这样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告诉他们这样坐的好处,孩子们很容易接受,而且还乐意跟着老师学。

    三、巩固正确的行为,形成习惯

    1.鼓励的语言。动听的话语谁都爱听,孩子更是这样。老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采取鼓励性的语言。例如,刚开始老师要表扬:你的声音真响亮,送你一个棒;你的站姿真标准,也送你一个棒。用这种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继续这样做,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榜样,让其他人向他学习。不但老师要表扬他,同学们也要表扬他。例如,老师要求大家送给他一个“棒”,全班同学就要举起大拇指说:“你真棒!”来自同伴的鼓励有时会让孩子们更受用。一开始学生会不习惯去表扬别人,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只要做得好就会得到表扬,所以自己如果做得好别人也会表扬自己,由此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当学生大部分已经知道要怎样做时,老师要拓展鼓励的范围。如:你说话真完整!你这个词用得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等等。用这些鼓励性的语言肯定他们说得好,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引导其他学生要像这些做得好的同学学习。

    2.肢体示范。老师的肢体语言是最直观的提示语。上课时,当学生坐姿或站姿不标准时,老师做一个动作提示一下,这时不需要任何语言,学生就会自觉改正。我想这应该是以师为范的最基本体现了。

    3.个人评比。评比应该是各项活动的一个催化剂。刚开学,谁进教室快、坐得好,谁的书捧得好,谁写字姿势好,就送星星。可以单个送或同桌送或大组送,送的方式可以不同,只要好就送,不要吝啬你的奖励。刚一开学,学生就进入了争星的热潮中,他们也在这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4.小组评比。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但还有个别孩子仍处于我行我素的状态。于是老师除了像以前那样进行榜样示范,接着要采取的是以多带少。我开展的活动是:课堂之星、进步之星、班务小能手、蜗牛爬爬爬等等。全班分为三组,哪组按老师要求做的快,蜗牛就会前进一步,每天总结一次,第一名的组每人都会得到“课堂之星”之称,其他的组要看第二天的表现,如果进步了,就能评为进步之星。这一活动不但能促进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同时也渗透了小组合作的意识。每节课前老师都给孩子们提出相应的要求,下课时总结,表扬好的并送小红花,表现不好的要及时找谈话,进行教育。

    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推进班级管理

    (一)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都要及时加以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使她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对于那些学困生,教师应给她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她们,使她们增强自信心。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她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有爱就有教育,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二)利用多样化的奖励机制,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享受成功。孩子都有成就动机,你肯定他的一点成绩,他心里会产生新的成就动机,小优点多了就变成大优点,小的成绩会逐渐变成大的成绩,这就是激励的作用。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欣赏孩子,激励孩子,就是一点一滴地在“成功”上做文章。

    (三)耐心教育,形成习惯。耐心是转变后进生的法宝。其实很多的教育方法大家都会,但教育却屡屡失败,原因就是你没有耐心。有句成语叫“功亏一篑”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学生在你的教育下,就差一点点就完全改变,但你没有坚持,结果你输了,但学生有可能因为你会输掉一辈子。因此,有时并不是你不会教育,而只是缺少一点耐心。






上一篇:高考本月27日放榜
下一篇:论解数学题的思维程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