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声声满校园和平县古寨镇中心小学葫芦丝表演队侧记
古寨中心小学面积不大,但校舍全新,校园优美、整洁。悠扬的乐器声引导着我们来到学校教学楼后面的一个水泥操场上。操场上排列着许多学生,他们人人手里都捏着一把葫芦丝,三三两两围成一个个小组在认真地吹着,非常投入,客人们的到来都未能惊动他们。在操场边上或坐或蹲地也围着一些学生。他们有的托着腮,有的挽着另一个同学,都专注地听着操场上练习葫芦丝的同学的吹奏。整个校园“嘀嘀哒哒”,器乐声声,一个个梦想也随之放飞。
葫芦丝带来了快乐
一个背着葫芦丝乐器盒的小个子学生十分惹人注意。他是三年级的小梁。原来在和平县城一小学读书,因为家长忙于生意,没有时间管他。而他本来又是个好动、调皮的人,在校经常和同学打架,屡教不改。古寨镇的一些同龄人都称他是“街霸”。今年秋季,其家长将其转学回老家古寨中心小学读书。他看到许多同学都学吹葫芦丝,优美的乐声让他陶醉,所以也缠着家长买了一把葫芦丝,一有时间就让同学教他吹。现在,他可以吹奏4 首乐曲了。因为和同学一起学习交流多了,他与同学的关系也非常好,一改过去打架、调皮的缺点,成为一个葫芦丝迷。他觉得能吹几首葫芦丝是很光荣的事,所以无论到哪,他都会把葫芦丝背上,放学路上吹吹,在亲友面前也露两手。
梁亢现读五年级,是学校葫芦丝表演队的一名队员。大家都说她吹得好。 “其实,刚开始学时也是很苦的。”梁亢说,以前没有吹过葫芦丝,一吹就上瘾。可吹了几天后,因为理解不了老师教的要领,不懂得把握用气,两个腮帮吹得隐隐作痛,脑袋发晕,连嚼饭都感到累。父母看她学得苦,就说:“学不会就别学了。”当时,她真的想放弃,但是看到其他同学吹得如痴如醉的样子,吹出的曲子又非常动听,于是心里非常羡慕,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又重新树立起信心。经过多次的摸索和练习,她终于悟到了吹葫芦丝的要诀。后来,她的兴趣越来越浓,一有空就吹,现在已经对十多首曲子滚瓜烂熟了。
在学校的宣传栏上,有好几篇同学写的学吹葫芦丝的体会。如五(2)班冯小玲同学在她的《葫芦丝给我带来了快乐》作文中写道:以前我是一个不喜爱音乐的女孩子,是葫芦丝让我慢慢地喜欢上了音乐。
刚学葫芦丝的时候觉得很难吹,但是我慢慢地学会了《大长今》。记得老师说过:“要先背熟乐谱”。我就是按照老师这样的方法去做,没想到学会了。之后我也学会了吹奏《神话》、《友谊地久天长》这两首歌。回到家里我吹给外公、外婆听。他们都夸我吹得很好。我要感谢葫芦丝,是它给我带来了快乐!
以艺促德校风好
为促进山区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平县教育局经过摸索,提出了“文化育人” 的新理念,要求各校要有“ 一校一特色”。和平县古寨中心小学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以艺促德”。葫芦丝声音悠扬悦耳,又容易学,学校就定下把它当作学校特色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成立了30 人的葫芦丝表演队。为了让学生们练习好葫芦丝,今年上半年,全校教师利用农忙假时间到全国葫芦丝培训基地 ——增城市新塘镇第二小学学习培训。因为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校老师们都带头学,边学边教学生。现在,全校老师都能吹葫芦丝。一些学得快的学生就带那些进步稍慢的学生。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葫芦丝表演队的成员都进步很快。受其影响,其他一些同学也对葫芦丝产生了兴趣,陆陆续续地定购了乐器,跟着老师和表演队的同学学习。该校教师反映,自从学生学了葫芦丝后,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更强,学风和校风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今年暑假,深圳、广州、北京的一些教育专家到和平县考察。当他们看到古寨中心小学的葫芦丝表演时十分高兴,鼓励学校继续发扬光大。当地外出乡贤梁迅先生回家探亲,带着朋友在乡村小路上散步。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听到葫芦丝的优美声音,心情舒畅。梁先生认为学校教育方式创新,效果明显,后来了解到学校的表演队还没有道具和统一服装时,他立即掏出2 万元支持学校的葫芦丝表演队。
一些村民说,自从学校让学生学习葫芦丝后,钻网吧玩游戏的学生少了,三三两两逛街、打闹的现象也不见了。学生们更懂礼貌了。全镇每个村都响起了悠扬的葫芦丝乐曲。一些同学还约定进行葫芦丝比赛,所以大家都在暗暗较劲着学吹葫芦丝。一时间,整个古寨山村飘荡着葫芦丝声。
为了支持古寨中心小学的葫芦丝特色教学,和平县教育局在今年秋季特地为古寨中心小学派出了一名专职音乐教师。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该校学习葫芦丝的活动发展很快。目前,全校270 多名学生中就有200多名吹起了葫芦丝。每天早上八点到八点半是葫芦丝表演队集中培训的时间,下午二点到二点半为其他同学集中在校训练时间。每天下午,学生们都会自觉地准时赶到操场,组成一个个小组进行练习,无需老师督促。
葫芦丝越吹越出名。一些群众觉得葫芦丝声音好听,又容易学,也要求学校为他们订购乐器,在家里让孩子指导学起了葫芦丝。学校附近的一位老人说,自从一些学生家长也学了葫芦丝后,村里赌博的都少了许多。附近学校看古寨中心小学的特色教育搞得非常成功,也派出一些学生到该校学习。
相关链接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
本报记者 谢雨望 张晓艳 通讯员 钟真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