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压岁钱越是富足越要用得好 学生可因此学点理财知识,学会勤俭节约

    过年给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风俗。一声清脆的童音“拜年”或“恭喜发财”后,大人们便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送给孩子。压岁钱,是每个小孩过年时的企盼。收到长辈们一个又一个的红包,孩子们拿在手里,高兴得脸上都笑开了花。

      元宵节一过,新学期就开始了。同学们的压岁钱怎么花呢?恐怕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件事。近日,记者到一些学校进行调查。一些同学说,今年的压岁钱除了大部分交给家长保管后,自己只留下一小部分零花钱,除了买零食、玩具外,因为近来学校加强了“书香校园”建设,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大为提高,他们的压岁钱有了新用途,那就是买课外书、订报纸等,有相当一部分用在学习上。

      学生:用压岁钱买书订报

      源城区光明学校八年级的陈文静同学说:“我今年过年收了1050 元压岁钱,给父母900 元,自己留下150 元零花钱来买书。”她买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三本书。高尔基从小家庭贫困,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用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坚持刻苦自学的故事让她感慨万千。她说:“和高尔基相比,我实在太幸福了。在家里,父母对我关心呵护,很支持我的学习。学校的各项设备齐全。这样好的环境真是难得啊!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刻苦学习。我的理想是考上北大,当一名老师,报答父母。”

      叶兰同学过年收了950 元压岁钱。她说,让妈妈存了800 元,剩下的150 元她用来买了不少书。《小故事大道理》、《鲁滨逊漂流记》、《智慧囊》等书都让她爱不释手。不仅买书,叶兰同学还订了《河源晚报·教育版》报纸。她平时就爱写作,每期来了新报纸,她都细细品读,认真学习。通过读书看报,她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老师的鼓励下,她踊跃投稿到《河源晚报·教育版》,偶尔有作品发表后,更激发了她的写作热情。现在,她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写读后感。

      南开实验学校四年级的黄家荣同学过年收了1000 多元压岁钱。他说钱都是自己保管着。平时他就喜欢买书看,春节他买了《爆笑校园》。书里面的小笑话让他很开心。他也喜欢买学习参考书,如《小学生优秀作文》、《字词句篇》等。

      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的李丽珊同学对化学很感兴趣。她用压岁钱买来《高中化学直通车》,还买了《意林》、《青年文摘》等几本书。她说:“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书中的励志故事也让自己变得坚强了许多,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老师:建议多读经典名著

      据光明学校八年级的语文老师曾红杰介绍,学校有阅览室,许多同学都用压岁钱买书看后都会再到这里来,同学之间互相借阅着看。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曾老师建议同学们多读一些中外古典名著、国学经典和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书,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论语》、《青年文摘》、《中考满分作文》等。她让学生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写读后感,每周写3 篇随笔。她还利用晚修时间,进行美文赏析,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写作,积极投稿到《河源晚报·教育版》。

      据南开实验学校小学部德育处朱志文老师介绍,该校以国学特色为主,教导学生们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作品,通过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平时有同学的文章在《河源晚报·教育版》上发表了,老师就会在班级上进行表扬,然后,同学们一起学习其文章。

      家长:支持孩子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学生们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量很有限,还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有效地提高其语文素养。因此,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补充,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家长王女士说,她女儿今年读初三,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以前因为学习问题,王女士说女儿两句,女儿就会立刻和自己吵起来,这让王女士很伤心。现在女儿变了,回家不仅主动学习,还帮自己做饭、洗碗。最近王女士才发现,女儿在作文中揭开了变化的秘密:看了好书!如今,女儿的乖巧懂事让王女士很是欣慰。尽管家庭困难,王女士说,她还是会省出钱来支持女儿买书的。

      家长赵先生的儿子读小学六年级。他说儿子平时比较调皮,今年他本来是要求儿子把1600 元压岁钱全部上交的,但儿子说他要留下100 元用来买课外书和订《河源晚报·教育版》,说要向周围的同学们学习。看到儿子的这种变化,赵先生很高兴。他特别支持孩子学习,当即就给了儿子100元钱,并带着他去买书。

      一本好书的确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更应该重视精神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小学时期的孩子们。一本好书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老师、家长和社会,更应当重视在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的快乐。让书香弥漫校园,弥漫家庭。

      本报记者 张晓艳






上一篇:源城12项工作促发展
下一篇:向孙中山铜像献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