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写景写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景物看上去是静止不动的,如田野、山林、小桥、房屋等。我们说这些是处于静态的景物。有些景物看上去是活动、变化的,像飘游的云朵、飞翔的小鸟、潺潺的流水、招展的旗帜等。我们说这些是处于动态的景物。写景物,既要注意描绘静态的景物,还要写好动态的景物。
如何写处于静态的景物?一是要写得具体,即写出景物的位置、形状、大小、颜色等;二是要写得静中有动。有些景物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缺少动感和活力,我们可以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把它们写得很有生气。
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常见的动静结合手法有: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我们要在阅读及写作过程中,灵活领悟和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而使文章真正动起来,使之成为文章变化的“魔术棒”。
描写景物时,如果只是写出景物静止不动时的颜色、形状等,景物就成了单纯的“静物”,显得呆板,没有生气。所以,要想让景物有灵气,有神韵,吸引人,就要让“静物” “动”起来。当然,光“动”还不行,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如:暴风雨到来前那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难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恐。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抽咽。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狂乱的乐章。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轻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的疲惫躯体。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在人间播撒下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动静结合也可以用来描写人物。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质,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时,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例如: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
点评:文章先对老水牛爷爷进行了静态的描写,这些描写充分反映了老水牛爷爷的特点。古铜色的脸,亮光闪闪的眼睛,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明老水牛爷爷健壮。花白的络腮胡须说明老水牛爷爷年纪已大。人物静态的外貌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健壮的老人的形象。文章对老水牛爷爷的动态描写,主要从说话的声音和走路的特点这两方面来写。“说话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既说明了老水牛爷爷身体健康,又说明老水牛爷爷性格爽朗。“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也说明了老水牛爷爷身体健壮、性格爽朗。文章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对老水牛爷爷进行描写,使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位身体健壮、做事麻利、性格爽直、很有力气的老人的形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