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走进小学课堂 雅居乐小学开展“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系列活动侧记
客家文化走廊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位于河源市客家文化公园旁边的雅居乐小学虽然是一所新办的学校,但只要你走进该校就可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仿佛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操场周围是各种活动的体育项目图案,有体育明星介绍、体育发展史知识宣传栏;校道两边有关于学校的办学宗旨、校训、名师和优秀学生简介等;学校走廊道设有传统文化知识、师生书画作品等,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但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该校的客家文化知识长廊,这里的每一廊宣传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客家美食、客家风俗、客家源流、客家名人、客家名言等。该校的师生皆说,客家文化长廊不但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同学们的乐园,是同学们在课间最喜欢呆的地方。
无形中了解了客家文化
课间休息的铃声响了,客家文化走廊上一下就热闹起来,同学们三三两两地从各个课室出来,聚集在客家文化宣传栏前品头论足,时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同学还用笔记录着一些内容呢。他们说,过一下学校要进行客家文化知识比赛,所以大家一有空就来这里温习客家文化知识。
“河源是客家地区,作为一个河源人,不了解河源,不了解客家历史文化是惭愧的事。”校长刘维花说。为了宣传好客家文化,雅居乐小学把新学年第一课设为“客家文化课”。学校要求老师根据各班的特点上好客家文化课。有的班讲客家围屋,有的班讲客家迁徙史。为了上好课,老师们放弃休息,从网上或书本上找资料,走访熟悉客家文化的人,尽可能多地掌握客家文化历史。
一(2)班上的是客家花灯课。上课前,班主任通过校讯通要求学生家长帮助学生了解花灯历史,并一起动手制作花灯。胡雅婷小同学得知第一节课是上花灯课后特别兴奋。吃过晚饭后就迫不及待地让父母打开电脑查找有关花灯的资料,其父亲还想办法从朋友处借来忠信花灯的书给她看,并一起到街上买回制作花灯的工具。开始做花灯了,胡雅婷找来筷子、硬纸盒、红纸、胶水等材料,按照书本教的方法认真做起来。先做灯盖,她小手拿起红纸和硬纸盒,沾上些胶水来糊。红纸会掉颜色,她的脸上不小心也成了“小花猫”,引得全家人都乐了。看胡雅婷做得认真,父母也过来帮忙。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金鱼”花灯就做好了,胡雅婷父亲还在花灯上写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来鼓励女儿。
第二天一上课,同学们个个都提着自己亲手做的花灯来到学校,一进校门就让同学们惊叹不止。看到全班同学的花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班主任心里乐开了花。在课堂上,老师认真仔细地介绍河源地区花灯的历史渊源和种类。胡雅婷说,做花灯让她知道这花灯的制作,后来又看到了其他同学的花灯,再听老师的讲解,她对花灯了解了不少,觉得做一个好的花灯很不容易。花灯看上去简单,其实里面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顾梅花老师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纪都在6 岁左右,讲客家文化知识,学生们理解得不够透彻,那就让他们动手实践,加深了解。学生们的花灯做得十分精致,种类繁多,有橘子灯、火龙灯等。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老师再讲忠信花灯的风俗民情,学生们对客家文化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四年级(1)班的廖小瑄老家是四川省达州的。二年级时,她跟着父母来到河源。虽然身边的人多数是客家人,但她对客家文化并不了解。自从学校举办“客家文化教育”以来,老师、同学平时谈的多是客家文化,所以慢慢的,她也喜欢上了。课间,一有时间她就跑到一楼客家文化长廊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客家文化知识。她说,在“客家饮食与河源三宝”的宣传栏中有一张客家白切鸡的图片吸引了她。看到白嫩的鸡肉她就唾涎三尺,后来又听了老师的介绍,她更是做梦都想尝一尝。后来,她忍不住让家人带她特地品尝了一回,觉得客家的白切鸡果然名不虚传,特别好吃。还有红烧肉、客家酿豆腐等,她都喜欢上了。 “以前知道邓小平是四川人,不知道他还是客家人。后来在长廊的客家伟人介绍中才知道。还有赵佗、阮啸仙等都是客家人,他们都很了不起。”她说,作为新客家人,她为此感到骄傲,表示今后要学习客家人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高贵品质。
四年级(1)班的曾德源来自梅州。谈起客家人的五次大南迁,客家人的节日、风俗头头是道。他说,喜欢恐龙蛋和恐龙化石,长大了要研究它们。他还自豪的说,他的爷爷还会酿客家酒呢。
活动丰富了文化知识
“客家是中华大家庭中汉族的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族群。自古以来,客家人就有一种寻根问祖的传统和敦亲睦族、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2009 年11 月29 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23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11 年11 月,全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客家主题文化公园破土动工,使我市的名片上又增添了一个响亮的衔头。作为河源的市民,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一种宣扬和传承客家文化的使命感在全市的教育者和学子中油然而生。”校长刘维花说,为促进客家文化的宣传,该校围绕“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总体要求,以“学习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建设文化河源”为主题,开展客家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据介绍,这次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听(听老师解说、介绍)、说(看谁把客家风情、客家名人、客家名菜、家乡名山名水、旅游胜地说得多)、读(读懂部分客家警句名言、谚语、童谣等)、写(写主题作文、感想感受、心得体会)、看(看课件、实地观看)、演(说、唱、跳等节目表演)、画(现场主题绘画比赛)、赛(客家文化主题手抄报比赛、客家文化知识竞赛)、订(订阅《河源乡情报》、《河源晚报教育版》等)、报(主题板报)等主要活动内容,有社会实践感悟;主题文艺汇演;客家文化知识竞赛;现场绘画比赛;社区活动;主题手抄报赛等。
目前,该校的系例活动正在进行中。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会了解到更多的客家文化知识。
记者 谢雨望 张晓艳 通讯员 张雪芳
上一篇:和平新建特殊教育学校
下一篇:市二小多项比赛获佳绩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