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我们只用限定作业量的方法是难以全面解决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呆板、单一,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未做到辩证统一,就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怕读厌写,同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成了刻不容缓的课题。
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求知欲。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产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喜欢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认识兴趣,我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以问激趣
1.设置悬念。提的问题不要求立即回答,让学生带着悬念读课文,待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后“悬念”就不解自明。
2.从课文的有趣之处入手。如《小英雄雨来》中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的一段很有儿童情趣,学生读到这里常常情不自禁笑出声来。我设计问题从这部分入手。作者从哪方面描写了雨来游泳本领高?
3.变换问题的角度。我教《武松打虎》这课时,问:武松这位打虎英雄怕老虎吗?何以见得?请在课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明。这样的问题非常能激起学生探讨和争论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插图,以图激趣
课文中的插图一般都能把文字指导的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概括地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如利用插图自然导入课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别致新颖的导课环节,能很快使师生及早进入角色,而插图往往可以作为导入引起师生的注意。
三、抓好朗读训练,以读激趣
古诗在小学课本中占有一定的篇幅,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音韵规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进行朗读训练。以演课本剧的形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表情朗读把学生带入角色,引入情境。
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老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赞扬的话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了一种“润滑剂”的作用。它能促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整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的学生说一句: “今天你真行!”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的学生说:“你说的虽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以此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有时一个风趣的比方或反诘,引起一阵笑声之后留下的将是难以磨灭的印象。
五、设计少而精、多功能、趣味性强的作业
要严格控制语文作业的数量,尽量减少机械性的重复抄写。变换练习的角度,可以设计矫正性的练习,补充性的练习,以适应小学生喜欢多变的特征。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事业的成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浅议实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数学学法的指导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