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首先是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刚走出校园的我对此也是深有体会,如果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的特点,通过声音,图像,影片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精读课文《观潮》中,对于不是在沿海旁边居住并且较少接触外面世界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海的声音是否如课文所说的“震耳欲聋”,“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而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先是让他们聆听了海的声音,然后再讲述课文里作者的描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潮水的声音的变化。然后再引入一段有关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以及大潮来时的影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这一篇较难的精读课文,学生们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学得比较好,并且在课后还能激烈地讨论钱塘江大潮。较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教学目的,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把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让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如:篇幅较长的课文《争吵》,如果利用传统教学,在黑板上的板书较为繁多,重难点难以突出,时间又花费较多却达不到教学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梳理教学思路,重难点根据教学流程适时展示出来,并结合黑板上的板书显示出重难点,而学生也不会思绪混乱,教师也省去了许多时间交予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及观察的能力。

      三、善用多媒体教学做到知识的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语文教学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教导成人、成材的课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爱的教育、德育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影像让学生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各项功能渗透思想教育。如:《麻雀》这一篇课文中,通过老麻雀在危险的情况下救小麻雀的行为体现母爱的伟大,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展示,观看图片,延伸到在动物世界里处处可见的母爱以及体会这种爱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讲述我们身边妈妈关心你的事件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聆听歌曲《母亲》再一次感受这浓浓的母爱!此节课下来,据学生反映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与感动,深刻记住了母亲的伟大以及无私,并期待下次语文课。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解决学生拖读现象,让学生朗读变得有感情、有节奏一直是语文课堂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呈现的画面和配音,渲染读书的气氛,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进入课文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满山的灯笼火把》这一篇课文,让学生先是观看山上越来越多的灯笼火把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影,然后再感受村民对“我”的关爱。让学生融入到这一个环境中去,进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此一来,学生很快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以及情感中,并且有感情地读出了“我”当时的无助以及看到村民的激动。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出一些有节奏的旋律,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的节奏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技术,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完善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容易地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数学学法的指导
下一篇: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