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转化学生的切入点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摇头,家长叹息,学生自己也觉得矮人一截,成为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多年的教坛生涯中,自己深有体会,给学生树立信心是取得进步、提高成绩、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有了信心,学习就有了力量;鼓励学生,是转化学生的切入点。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加上有时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班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作为班主任,面对有困难的学生有可教可塑的一面,应做好学生的第二家长。当好称职的心理医生,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
一、不要吝惜你的鼓励性语言
鼓励性语言,是指教师用来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思考的话语。可见,鼓励性语言强调的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肯定、鼓励,而不是泛滥性运用,否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1.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适时、适度。教师使用鼓励性语言要注意选准时机,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把握情感的切入点。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无误而且非常精彩,声音响亮,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予以表扬和鼓励。如“你真棒,真善于动脑”、“你是未来的科学家”、“老师有你这样的学生很自豪”等等。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也要鼓励。教师提出富于思考性的问题,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但仍有困难,答不上来,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用亲切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如:“我们班的学生都是最棒的”、“回答的不错,再想想,一定会更好”、“如果回答得条理些就更好了”等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能回答出一部分,但不全面,或条理不清,或声音很小,这时教师要报以信任的眼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如:“答得不错,继续说下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答完整”、“如果你的声音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这样就给学生找回了信心与勇气,让他们下定了解决这些难题的决心。
2.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有真情实感。
小孩子心地都非常单纯,都想得到老师的夸奖。教师要发自肺腑地给学生一些表扬、赞赏,让学生们乐在学中。
3.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要有技巧。注意使用鼓励性语言的频率。“你真能干!”“你真棒!”等,其作用已显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大家都知道,孩子是需要鼓励的,正面的鼓励可以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保护与满足,同时激发其上进心,但像这样的鼓励用语重复使用或使用得太滥,将失去鼓励的本意与效果。要把握好使用的准确性。鼓励的目的是激励,要让小朋友知道,“你真棒”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老师一经说出,就确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恰如其分地使用肯定性语言,才能保持鼓励的本来用意,才能有效地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快乐,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鼓励要有目的性,要有的放矢。应避免制定不明确的或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目标。
二、采取“激励法”,助推问题学生转化
一般地,学生荣誉感强,一旦他们的思想行为得到教师的认可或表扬,便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问题学生往往学习成绩、智力发展低于合格水平,但并非在任何学科、任何活动中均无长处可言。这就要求我们能对后进生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调查与了解,然后结合实际,选取他们的特长(如写字特长、体育特长、文娱活动等)着力激发其兴趣,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在成功的心理驱动下,使他们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以积极的态度作出正确反应,进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去年,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九年级(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按照要求我要负责班中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项工作要跟踪到学生参加升中考试。知道底细的人都清楚,该班有一个黄×祥同学是个性格独特的学生,他就是属于我的教育对象之一。他性格外向,纪律散漫,上课不用心,教师在台上讲,他却在台下乱涂乱写,每一本教科书上都有他画的小猫小狗,每一本作业本的封面都画有图案,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对老师的批评似乎只带耳朵,不带嘴巴,爱理不理。老师多次家访,未能凑效。家长也觉得其子弟性格不同一般。凡教过他的老师都感到是一剂难咽的头痛散。始终没有找到启动的钥匙。
面对这样的学生,自己并没有嫌弃他,更没有放弃他,而是用我的一腔真情去感召、启迪他的心灵,努力去寻找他的闪光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我发现他反应快,摸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字也写得不错,图画画得蛮好。根据他的这一些优点,我便有目的性地在班内举行一次自由选材的美术竞赛。竞赛揭晓,黄×祥同学所作,获得全班第一名。虽然不能与成人之作相比,也确实有点灵气。颁发奖品时,黄×祥同学脸上绽开了平日难于见到的笑容。
老师的鼓励,同学们对黄×祥成功之作的公认,对黄×祥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他还热衷画画,性格却比以前开朗多了,上课也较以前用心,学习开始有了进步。
为了进一步鼓励黄×祥同学。充分激发他的自尊、自善的心理因素。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鼓励他的进步。并经常给他提供表现 “长处”的机会。
以前学校文化长廊的学习园地、共青团园地,都是学生会干部及共青团员等人选稿、板写的。为了发挥黄×祥同学所长,给他提供表现“长处”的机会,自己便与团委书记等人商量,将黄×祥同学编入板报组。发挥他的长处。这样一来,黄×祥同学十分高兴。自加入板报组之后,他利用他的所长,将原有的学习园地、共青团园地重新设计了刊头,花边。并特意为共青团园地绘画了艳红的共青团标志。每周的板报稿他都十分认真地书写,赢得了全体师生的好评。
自从参加板报组后,黄×祥同学成了同学中的“忙人”。出乎意料的是,攻读文化课的时间似乎少了,但他的学习却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往特别的性格茫然无存。不是与共青团干部谈论板报稿,就是虚心地与同学们讨论某个知识点的问题。还能乐意地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第二学期还被学生推选为副班长。老师们都说,黄×祥变了,变得难以令人置信。中招考试,黄×祥同学竟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和平重点高中。
三、利用“情感效应”,强化后进生转化
大部分“问题学生”都具有逆反心理,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教育,甚至以为看破红尘,什么也不在乎,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且对老师有疑惧心理,同时还产生对立情绪。如果我们冷眼相对,或是经常挖苦讽刺他们,则只会加深师生间的隔阂,加深后进生的对立情绪,转化教育工作将无法开展。为此,要求我们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换位思考”有助于帮助他们从无助、空虚等境地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减轻心理压力,不断战胜挫折。进一步帮助他们纠正目标,重新认识生活,使他们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主动关心他们的冷暖,和他们沟通感情,先当益友,再当良师,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教育。
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教师只有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造成学习有困难的原因,研究其所造成的心理特征、情趣爱好等,才能对症下药。对于这些学生,我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鼓励、期望、评价”六字方针,全身心投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诚的心去唤起他们的良知及羞耻感。当他们一旦感悟到这是教师的无私爱心,他们便会恍然大悟,从而进入优秀的行列。
上一篇:鼓励,是转化学生的切入点
下一篇:关注个性体验快乐生活作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