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暑假 我们过得很充实

回到农村帮助家里做农活。

      一个漫长而炎热的暑假过去了,同学们又回到了学校,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地述说暑期的生活。

      “你的暑假是怎么样度过的?”

      暑假生活很丰富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忙碌之后,像往年一样,多数同学选择以放松心情来度过自己的暑假。他们回到舒适的家里,每天懒洋洋地起来后看看电视或翻翻书报,做一做暑假作业,累了就睡觉,或帮着家里做做饭。有时邀几个伙伴逛逛街,到野外郊游,或者跟父母外出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生活过得好不自在。有的同学,则参加了暑期培训班。

      张平原是市第二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中等,就是英语成绩难以提高。为了让她能在四年级跟上学习进度,暑假时,父母让他参加了英语培训班,每天上午学习两节课。英语班结束后,她又参加了数学补习班,整个假期都是忙着补习。她说,平时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指导自己学习,所以只好参加培训班。虽然在培训班的学习时间不长,但都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加深了印象,为四年级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其同学卓家灯是个美术爱好者,虽然没有在学校组织的一些美术比赛中拿过名次,但对美术的爱好却始终如一。为了过一个充实的暑假,他要求家长把他送进了美术培训班。他说,在培训班里,他是最认真的一个,他的作品第一次被老师贴上了墙。

      社会实践成新宠

      除了这些平常的过暑假方式外,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更多的同学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陈宝是市二中七年级的学生。他跟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市区读书。因为爷爷奶奶还在农村老家,所以陈宝的父母就把他送回到农村去给爷爷奶奶做帮手。返回农村时,刚好是拔花生的季节。花生地里满眼都是绿叶,他分不清哪是草哪是花生苗,加上力气小,每次用力拔只拔落了几片花生叶而带不出花生。在爷爷的指导下,他才掌握了拔花生的方法。因为花生地上的杂草高且密,小虫子特别多,叮得陈宝两只手臂、两条大腿又红又肿又痒。他爷爷非常心痛,就让他坐在小板凳上摘花生。陈宝说,摘花生时一抓就一大把,非常开心,可是第二天醒来,觉得全身又酸又痛,所以他赖在床上不愿起来了。拔完花生,陈宝又跟着爷爷奶奶学插秧。因为年纪小,稻田又深,特别是插秧时要弯腰,累得很。太阳晒得稻田的水变成了温水,他只好躲在太阳伞下拔秧苗。陈宝说,虽然这个暑假过得很累,但很充实,明白了不少道理,体会了劳动的艰辛,更加对粮食珍惜、对农民尊敬,特别是更加尊敬爷爷奶奶了。以前,爷爷奶奶从乡下给他们送米菜,他看到老人穿的是旧衣服,肌肤又黑又老就会生出一些厌恶之感,通过与他们一同劳动后,他觉得农民真伟大,特别是爷爷奶奶,年纪那么大了,还躬耕不辍。

      陈宝说,本来他回农村是想找几个同屋的小伙伴玩的,但是回到家时,他最要好的小伙伴陈洋却到广州去跟他父母一起过暑假了。

      陈洋的父母在广州卖菜,每天天不亮就要到蔬菜批发市场去进菜,然后到市场上摆卖。他到广州的第一天,父亲陪他到了几个地方游玩。第二天,父亲就要卖菜了,他跟左邻右舍的小孩又不认识,一个人在家很无聊,每天只好陪着父母在市场上摆卖青菜。如果是吃饭时间,母亲就回家做饭,吃完后再送饭到菜市场给他们吃。生活异常艰苦。他说,经过与父母一起卖菜,他知道了父母的伟大,原来认为父母不跟他住在一起是不爱他。通过这一个暑期,他真正理解了父母。他表示,今后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河源晚报小记者、龙川县新城中学七年级的余文钰同学为了见识社会,经过亲朋的介绍到了东莞一家月饼厂打起了暑假工。

      她对第一天上班的情况记忆犹新。那是7 月11 日,她由专人带着去更衣室换了衣服,消过毒,就到二楼的包装部门上班了。上班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穿工作鞋,并进行消毒方可进入车间工作。工作服必须到洗衣房更换,戴工作帽时不能露出头发,穿工作鞋必须要穿袜子。消毒步骤也有特别的要求:先用洗手液洗干净手,烘干后还要进行消毒,最后到风淋室风淋双手,这样才能够进入车间上班,而且工作鞋的鞋底每天也要到消毒池消毒。她被编排在一位很和善的阿姨的班里做捡饼工。捡饼就是把包装好的小饼干放入胶托中,再由他人把胶托放入箱子中作进一步包装。捡饼讲究的是速度,两只手要十分灵活,而且不能把饼干放反了,要把有食品厂商标的那一面往上摆放。由于外包装车间是不能开窗户的,室外近40 度的高温使里面成为蒸笼。在又累又热的环境下工作,让她真正尝到了打工的艰辛!

      厂里的饭菜不怎么好吃,可没办法,总要吃啊。于是她便打了青菜和饭就草草地扒几口咽下去。她想起家里的饭菜,以前总是有人帮自己盛好饭等自己来吃,有时候自己还嫌菜不好吃,跟家人赌气不吃饭。而现在,唉……想到这些,她赶紧扒了几口饭,喝一杯水就又急急地回车间做事了。

      宿舍的摆设十分简单,只有几张小凳子、几张铁床和一个集体用的柜子。晚上下班后,她洗完澡顾不上吃饭、顾不上洗衣服,就倒在床上先睡觉。床板很硬,睡在上面硌得她全身疼痛,总是睡不着。她想了许多:还是家里的床好,软软的好舒服;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啊!越想她就越觉得在家的日子真好。

      8 月15 日下午,她领到了她人生的第一份工资:1100 元,这就是她上13 天班的报酬。她将这笔钱交给了父亲。她说,当她把钱交到父亲手上时,非常高兴,同时,也领悟到:钱是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流下的一滴汗水。

      “整个暑假就这样过去了。我突然发现,自己一下子成熟了,变得更有礼貌、更关心家里人了。我送了父亲一双新的皮鞋,因为父亲的皮鞋不能再穿了,可他不舍得再买一双新的。我还陪年过古稀的奶奶去逛街,给她买了一件外套。我不再跟父亲‘算小钱’了。我的心胸变宽了,仿佛天地也宽了。这个暑假,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余文钰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这样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谢雨望 通讯员 谢朝鹏

 

 






上一篇:各学校教育消息播报
下一篇:省督察组督导校安工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