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大量历史文献证明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国家图书馆17 日举行“馆藏钓鱼岛有关文献情况介绍会”,向媒体展示了数十种从馆藏中精选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称钓鱼岛)相关古籍善本、舆图、报刊等资料。

      大量历史文献证明,中国至迟在15 世纪初就已发现钓鱼岛,并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进行管辖,纳入了中国海疆版图作为海上防区,绝非“无主地”。日本明治政府于1885 年通过冲绳县当局调查,认为其是无人岛,于是在1895 年编入日本领土。日方偷换概念,用无人岛的说法取代无主岛,其所谓依据“先占”原则取得钓鱼岛“主权” 的说法纯属历史谎言。无论是19 世纪末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还是20 世纪70 年代美日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都不可能也没有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

      展出资料中,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使琉球录》引人注目。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润华介绍,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出使琉球,诏告即位建元,并册封察度琉球王。清代延续了和琉球的宗藩关系,直到清末光绪年间日本吞并琉球为止。其间500 余年,中国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 次向琉球王国派遣册封使,留下大量《使琉球录》,不仅记录了册封使在琉球的所见所闻,同时记录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历史事实。

      此次展示的《使琉球录》(1534 年),为明嘉靖年间册封使陈侃出使琉球归来后所著。书中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

      同时展出的夏子阳《使琉球录》(1606 年)、汪楫《使琉球杂录》(1683 年)、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所绘“琉球三十六岛图”及 “琉球地图”(1719 年)、周煌《琉球国志略》 (1756 年)、潘相《琉球入学闻见录》(1764)、李鼎元《使琉球记》(1802 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大日本全图》(1876 年)等史料,都记录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在历史上对钓鱼岛进行了长期管辖的铁证也得以淋漓展示。

      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与地理学家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1562 年),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防区。此为中国对钓鱼岛实行有效管辖的最早记载之一。

      郑舜功《日本一鉴》(1555 年),陈述当时中国已从地理角度认定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茅元仪《武备志》(1621 年)、明末施永图《武备秘书》,承袭了《筹海图编》将钓鱼岛列入海军巡检防御范围内的记载,表明明朝对钓鱼岛连续无间断地管辖。清政府第一任巡台御史黄叔璥《台海使槎录》 (1736 年)的记载,说明钓鱼岛在行政上早已属于台湾管辖。范咸《重修台湾府志》 (1747 年)记载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台湾海防的防卫区域内。陈寿祺等《重纂福建通志》(1871 年)将钓鱼岛等岛屿列为台湾宜兰县海防要冲。邹世诒等《皇朝中外一统舆图》(1863 年)清楚地标出以姑米山为琉球国界,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归中国版图。民国34 年(1945 年)3 月,由内政部地图发行许可、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出版的《中韩日形势图》明确标出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的地理位置,表明这些岛屿为中国领土。

     (文章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4 所学校获颁食品安全单位
下一篇:中国坚决捍卫钓鱼岛主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