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酷爱用电脑来创作音乐 曾为本报小记者之歌编曲
陈千里用电脑进行编曲
对于传统音乐,特别是河源客家本土音乐,当下年轻人的热爱度和关注度显然不高,客家本土音乐创作的继承人也越来越少。可是,在紫金中坝镇袁田中学,有这么一位热爱客家音乐的音乐老师,他用电脑等简单的设备,改编和创作出具有流行元素的客家本土音乐,他就是陈千里。
100G 电脑编曲文件
陈千里出生在紫金县中坝镇袁田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经常能接触到紫金花朝小调,由于我的父亲当时也非常喜欢紫金花朝小调,受他的熏陶,我从小就对音乐特别感兴趣,从此音乐成为我人生的一种快乐和追求。”陈千里告诉记者,他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也没有受过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只是凭着对音乐的热爱,下苦功去学习音乐。
“我从中学时代开始进行音乐创作,但是仅仅只是业余爱好,做得不够专业。”陈千里说,直到 2008 年他偶然发现可以通过网络来玩音乐,当时只能用“相见恨晚”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下载一些编曲软件和音乐素材、效果器插件等等,成为不折不扣的“编曲狂人”,“从2008 年至今,我的电脑里保存有100 多G 的文件。”
牛刀小试改编成功
采访中,记者提及在学习编曲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时,陈千里说,刚开始用电脑进行音乐制作时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不懂操作网络软件,特别是音乐和编曲方面的,他都会通过网络寻找教学视频,观看再慢慢摸索。“有时候就亲自跑去请教作曲的老师,而且还在一家网站上注册成为一名音乐制作的学员,通过与网友交流渐渐去熟悉音乐和编曲软件。”陈千里告诉记者。
编曲是一首音乐作品的表现方式,是对音乐主要旋律或内容的情况、乐曲的表现形式做更多的拓展。陈千里编制出来的第一首曲子是紫金花朝小调,这是他的兴趣,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河源本土的客家民间音乐。曲子的成功编制更是提高了他对编制客家音乐的热情。
业余编曲硕果累累
这位酷爱编曲的音乐老师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认可。记者在陈千里家中看到他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得的奖项,“感动中国—— 2009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优秀奖、曾被中国大众音协推荐出版《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作品精选》的书籍和音乐CD、“颂今爷爷杯2010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大赛”二等奖……
据介绍,陈千里的原创作曲作品《美丽的客家姑娘》,容纳了客家花朝小调和流行中国风的元素,他认为这是自己创作的一首比较有 “个性”的得意之作。同时,他还利用这个暑假,用编曲软件改编制作了四首紫金民间音乐作品《卷珠帘》、《瓜子仁》、《黄大娘》、《留情郎》。“放到本地论坛之后,许多网友都留言,说跟之前听到的不一样,传统音乐外还有摇滚风格。”陈千里高兴地说。
陈千里告诉记者,2010 年他还曾为《河源晚报小记者之歌》编曲,当时作品是由范修奎先生(“新客家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河源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作词。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thread-303163-1-1.html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