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要讲文明 把“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丢进垃圾桶
小河里漂浮着的垃圾十分难看
连日来,本报记者跟随市政府派出的专项督查组奔赴紫金,对该县“三边”(路边、河边、池塘边)进行暗访督查。暗访督查显示,该县部分村镇“三边”的垃圾触目惊心,农村清洁工程有待加强。
镜头一 河道成了填埋点
站在敬梓镇中联桥,两侧堆积着大量垃圾无人清理,有的已经风化,也有新鲜菜叶。沿中联桥往下游走,50 米外有个拦水坝,短短的河面堆满垃圾,或堆积、或漂浮,水面上的动物尸体还布满虫蛆。拦水坝排水口一侧有个垃圾填埋点,垃圾堆被压得很紧,几乎占据大半个河道。
“每天都有三轮车运垃圾过来,也有上游冲下来的垃圾。”村民刘阿婆说,镇上没有倒垃圾的地方,希望下大雨将垃圾冲走。记者目测,现场有数十立方米的垃圾,有的被冲到下游,记者视野的尽头,仍可见散落的垃圾。
镜头二 小河无法承受之重
紫城镇乌石桥是通往县城、龙窝的分路口,来往车辆多。当地在此修起石拱桥和绿化植被,似乎希望给过客留下好印象。但桥边堆积鸡毛,桥下堵塞了垃圾。
“30多年都是这样,整条河堆满垃圾,我们叫它垃圾河。”上游居民张大哥边往河里倒垃圾边说,“家里没有垃圾桶,交的水费包含排污费,但没有人处理,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投诉。”上游有村民反映,前不久,该镇在上游建了垃圾池,但离居民区较远。也有村民表示,新垃圾池容量小,很快就堆满了。“希望每户能发垃圾桶,并安排人收集。”张大哥说,垃圾河也应该清理了。
镜头三 居民骑摩托随手扔
古竹镇街道旁建有垃圾池,有居民为了少走几步路,便将垃圾随手扔,让商家深受其害。杨女士店铺附近的垃圾池离居民区便道有点远,有的居民骑摩托车外出时就顺手扔垃圾,但很难扔进垃圾池。于是,便道与街道路口形成垃圾堆,连片堆积挨着垃圾池。
“垃圾池有人清理,外面的垃圾没人管,堆积太多就烧掉。”杨女士表示,春节期间无人打扫,大量垃圾堵在路口,只能闻着臭味过年。为了规范居民扔垃圾,杨女士贴过告示,有人还做了警告牌,但效果都不理想。
本报记者 周秦
相关点评
由于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收集、清运、保洁模式,也没有垃圾堆放池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目前村镇的河涌及街巷的死角成了附近村民的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当“垃圾围城”倒逼大量资本和行政资源进入城市垃圾处理之时,长期处于空白地带的农村垃圾处理亦成燃眉之急。要解决农村垃圾问题,首先要当地政府真正重视起来,建章立制之外,更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晨啸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